[網友“發展不息”]有報道稱,現在古籍保護人才匱乏。為什麼現在從事古籍工作的人員比較少?政府將採取哪些措施以改善這種狀況?文化部門如何解決古籍修補需求與人員短缺的矛盾?在加大古籍保護及修復人才的培養方面是否已經採取了相應措施?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文化部有哪些考慮?
[周和平]應該説古籍人才的匱乏,從另外一個角度説明政府和社會對古籍的關注還不太夠,也就是説還需要進一步引起重視,加大力度對古籍的保護工作。古籍保護很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養,這個培養包括古籍版本的專家,也包括古籍修復人才。現在有些單位已經重視這項工作,比如江蘇莫愁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古籍修復專業,畢業生有比較好的就業渠道。今後一是通過學校的培養,培養古籍修復人才。二是通過培訓。由各級古籍保護中心對現有的人才特別是修復人才進行培訓,應該説這是事半功倍的工作。建國以來,對古籍修復人才的培訓不斷進行,現在很多圖書館修復人才都在當時的國家圖書館進行過培訓。通過這種操作性的培訓,很快掌握技術。而且古籍修復技術在很多方面,在國際處於領先地位,特別是對於中國以宣紙為主要的圖書修復上,現在國外很多圖書館還要請中國的專家到他們那兒從事古籍的修復,這一點是我們下一步要開展的工作。通過若干年努力,把這支隊伍發展起來,有了這支隊伍,才是古籍保護最重要的保障。
[李致忠]從去年開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開始舉辦兩個類型的培訓班,一個是古籍整理、古籍版本鑒定的培訓班,一個是古籍修復人員的培訓班。現在全國第二期古籍修復人員培訓班馬上就要結業了。就是用傳統的手段、傳統的技法來修復已經有損害的傳統孤本書。從技術研究來説,我們也有一個打算,在全國陸續建立古籍修復中心,在北京要建一個實驗室,如果財政允許的話,將來在南方還要建一個實驗室。就是使我們的傳統修復科學化,一個紙的厚薄、一個紙的纖維到底是什麼紙,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化驗的辦法,用科技的辦法來實現,使我們的修復慢慢走上科學的道路。
當然還有環境,環境特別重要,等到書壞了再去修,這個保護已經有點晚了。應該説以前壞的我們現在修,這是不得已,那不能使我們現在保管的書再繼續壞、再繼續修,這不是好辦法,所以就要強調藏書的環境。現在藏書環境一般通過空調是可以達到的,隨著我們國家重視環境,空氣質量也會好轉,現在空氣質量不太好,有些自然損害,酸化、老化控制不了。還有我個人看到的,這兩期古籍修復的培訓班,我看到一個前景,原來都是師傅帶徒弟的傳承手法。現在學員裏面學歷比較高,不止一兩位博士來參加培訓班,我想會出現一個非常好的趨勢,就是圖書館古籍編目、整理人才和古籍修復人才可能要合流,這成為一種趨勢,這種趨勢意味著修復技術要有一個本質的提高,和原來純學徒不一樣,這是很可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