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今日中國 中國概況 國家機構 政府機構 法律法規 政務要聞 公文公報 政務互動 政府建設 人事任免 新聞發佈 部門服務
文 字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近期,國務院公佈了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這些文獻典籍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保護和利用好珍貴文獻典籍,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都具有重要意義。今天,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主任李致忠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加強古籍保護”與網民在線交流。歡迎兩位嘉賓。[05-13 15:04]
[文化部副部長 周和平]各位網友,大家好。現在我雖然在接受關於古籍保護的採訪,但是我的思緒還在關注著汶川地震和地震災區的人們以及基層文化工作者。因為我是河北邢臺人,40多年前我親歷了邢臺大地震,感受到地震災害的巨大破壞力,特別是7.8級地震,到現在還能想起來當年周總理親臨地震災區,指揮人們恢復生産、重建家園。我也看到溫總理帶著中央各部門的負責同志已經親臨一線在指揮。剛才在路上我聽到廣播,成都軍區的先遣部隊已靠近震區核心區,已經知道一些情況,所以我借此機會對災區的廣大群眾表示關注,也對在救災一線的解放軍指戰員和各級幹部表示慰問,特別向基層的文化工作者表示慰問。剛才我又問了一下四川省圖書館的一些情況,他講損失還不太大。[05-13 15:06]
[周和平]今年國務院公佈了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這在我們國家是首次,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為公佈名錄和保護單位是我們國家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向世界、向社會彰顯中華文化,喚起公眾的保護意識,來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通過建立名錄的制度,加強對古籍的保護。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特別強調,要做好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最近公佈名錄、公佈古籍保護單位本身就是做好典籍整理的一個基礎性工作,也是貫徹十七大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05-13 15:09]
[周和平]因為中國的古籍浩如煙海,特別是在歷史上也都曾經有過因為自然災害或者是人為的災害,古籍受到破壞的記載很多。現存的古籍與中華民族在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典籍比較已經是萬不存一,所以保護古籍就顯得更為重要。在古籍保護上特別注重防災,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古籍的庫房要安裝消防設施,古籍既怕火,又怕水,所以它的消防一般是用氣體,我們國家現行的做法主要是通過阻燃氣體進行消防。[05-13 15:11]
[周和平]隨著各地圖書館新館的建設,特別是像唐山大地震之後,各級書庫的建設標準規定按照防8級地震,按照這個標準來進行建設。現在國家圖書館的地下書庫就是按照防8級來進行設計建設的,一旦遇到這些地震災害,這些標準的書庫都具有抗震的能力。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措施,比如防雨、防水、防蟲措施等,採取一系列的措施為古籍保護提供一系列的條件。[05-13 15:15]
[主持人]這次古籍整理,有沒有您特別感興趣的古籍?[05-13 15:15]
[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主任 李致忠]我見過一些原來想見沒有見到的東西,也見到一些根本就沒有見過的東西。比如四川開寶藏,原來只見過一件,這次名錄裏登錄了7件,山西原有的3件,我只知道一件,另外兩件不知道,但是這次也出來了。比如遼代刻書流傳下來的非常少,我們研究版本、研究印刷史的人都覺得是很大的缺憾,這次名錄裏面登錄了山西應縣出的遼代印的東西,河北唐山豐潤區出的遼代印的東西。內蒙古巴林右旗出臺的遼代印刷的東西都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可以彌補出版史研究、版本研究的空缺。[05-13 15:15]
[網友“天氣真好”]《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為什麼收入簡帛、敦煌、碑帖等特藏品,其評審標準是什麼?《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入選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籍,這些古籍有一些存世量還比較大,為什麼也要一起收入? [05-13 15:19]
[李致忠]我想是這樣的,我們當時甄選名錄的時候,有幾條原則,有個範圍,有個標準,還有個方法問題。原則當中,除了公開、公平、公正之外,還要考慮全面性。全面性是指,一個是地域的遼闊,中國幅員遼闊,同一個時代不同地區,同一個地區不同時代都有典籍産生,必須照顧全面性。中國古籍演變的歷史,一開始並不是紙印的書,中國最早的正規書籍是寫在竹簡、木簡上,如果不全面的考慮進來,中國古籍是不完整的。所以現在出土的竹簡書以及用絲織品簡帛寫的書,應該是我們選錄的一個對象,這是必須考慮到的一個方面。還有一些明清的東西也放進來了,這裡有一個標準怎麼掌握的問題。我們曾經設定三個標準。第一,時代早。第二,流傳少。第三,價值高。時代早和流傳少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這個時代早與晚,我認為夏、商、周就是很早的時代,但是夏對於商、商對於周來説年代就很近。明清當中我們選了一些,比如套印本選得比較多。這個事也有人問過,我想是這樣,中國印刷術,首先發明了雕版印刷,後來到了公元11世紀初年發明了活字印刷。 [05-13 15:20]
[李致忠]套版印刷的出現就是明朝人的一變。假定從時代早晚,從流傳多少,有一個歷史的觀點來看它,既要回望歷史判斷時代早晚,又要放眼未來,我們看這些書覺得明代還比較近,假定站在未來三五百年的立場上看待這些書,時代就不近了。我們現在選的時候,表面上似乎顯得略微寬泛,我們的想法是給後人留下一點空間。[05-13 15:23]
[主持人]網民對此次古籍名錄對少數民族文字古籍的收錄十分關注。網友“刻上我的名字”:《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在歷史上第一次將少數民族文字古籍收錄其中,這樣做主要出於怎樣的考慮?少數民族文字古籍與漢民族文字古籍在保護政策和做法上有何不同?[05-13 15:26]
[周和平]我們國家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共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少數民族的典籍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於傳承中華文明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央對於少數民族的典籍整理非常重視。80年代連續發佈幾個文件,搶救、整理、出版少數民族的典籍。這次在考慮古籍名錄時,少數民族文字古籍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有的是現代還存活的文字,有的是歷史上出現過、現在已經不使用的文字形成的典籍,我們也收錄到名錄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文化,同時也説明古籍工作是56個民族共同的事業,保護古籍是所有民族的事。要搶救每個民族的文化,只有這樣才能整體上來保護中華文明。[05-13 15:26]
[網友“流淚的世界”]通過這次申報工作和試點工作,有什麼原來我們不了解的藏品發現嗎?在這項被稱為"拯救古籍"的大型工程中,我們有哪些意外的發現和驚喜?目前我國珍貴古籍保護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05-13 15:28]
[周和平]這次在申報過程中確實發現了一批過去有的不知道的古籍,比如軍事科學院館藏的十三經注疏等,有些是未曾著錄過的珍藏版本被發現。山西還發現數十部遼代版本,為了解遼代歷史提供了重要文獻依據。因為我們國家古籍比較多,新中國成立後,在古籍保護上,政府非常重視,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第一,家底不清楚。我們到現在還沒有對古籍進行全面系統的普查,散在民間的古籍很多。第二,由於環境污染和人為原因,對古籍的破壞在加重。特別是空氣的污染,對古籍的生存帶來很大的威脅。第三,古籍保護和修復人才的匱乏,尤其是少數民族古籍的保護和整理人才極度缺乏,面臨著失傳的危險。現在非常緊缺古籍修復人才。我們國家修復任務很大,但是真正具備修復資格的人很少。[05-13 15:28]
[周和平]第四,整個修復工作進展緩慢,修復的手段比較落後。古籍的珍貴价值和生存狀況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些地方政府還沒有把古籍保護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經費投入不足。因為古籍多數是藏在圖書館,當然也有在寺院、道觀,在圖書館的古籍一般情況還得到一些保護,散在民間的,特別是有些寺院有很珍貴的古籍,但是保管條件有限,當然也有其他一些民間單位不了解它的珍貴,因此也沒有引起重視。所以由國務院部署進行全面的古籍保護,它的目的也在於引起社會對古籍保護的廣泛關注,不斷地增加投入,提供政策支持,解決以上這些問題。[05-13 15:30]
[主持人]網民對古籍入選名錄後相關的保護政策措施較為關注。網友“還要精彩”: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和被命名的"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政府將採取哪些特殊的保護政策措施? [05-13 15:33]
[周和平]這次入選的珍貴古籍是2392部,從文物角度來説是國寶級的文物,同時為了加強單位的責任,公佈了51家首批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其目的:第一,政府的彰顯作用,知道這些古籍是珍貴的,是國寶級的文物。第二,讓大家了解這些單位的古籍是比較好的,引起大家的重視。第三,對列入名錄的古籍,大家都有一個責任,對損害或者保管條件不好的,各級政府有責任要創造條件進行保管,對有損害或者受到蟲蛀和酸化的時候要加大修復的力度,加大公共財政的投入對古籍進行保護。同時,政府要陸續出臺一些管理辦法,比如海關,像這些古籍就要有一定的限制,像對文物的出口一樣,不會讓它再流向境外,使中華民族的珍貴典籍能夠很好地生存下來,很好地傳承我們的優秀文化。 [05-13 15:33]
[網友“不要失敗”]古籍保護應該在文化傳承中承擔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在古籍保護方面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各收藏單位和公眾的參與熱情高嗎? [05-13 15:37]
[周和平]應該説這次國務院部署之後,各相關單位有很高的積極性,特別是現在存有比較多的古籍單位申辦積極性很高,希望這些古籍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列入國家名錄。這次名錄的申報不光是在公共圖書館系統,包括高校圖書館、科研單位的圖書館,包括部隊的圖書館,以及一些博物館,還有一些寺院和民間的個人收藏者,都積極向政府來申報,爭取使他們保存的珍貴典籍得到國家認可,得到中央政府的彰顯。應該説我們國家公佈首批名錄和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對營造保護古籍良好的政策氛圍起到非常好的作用。[05-13 15:38]
[網友“城墻的影子”]請問李致忠老師:全國古籍保護中心對將要新建館捨得圖書館,是否在古籍庫房建設方面有直接的指導? [05-13 15:40]
[李致忠]古籍保護中心沒有指定説要建古籍書庫。但是我們經文化部正式批准,行業標準裏有一個古籍書庫的標準,這個標準對古籍書庫的溫度、濕度、消防條件、書櫃、裝置等都有規定,達到這個標準才符合古籍書庫的標準。我知道各級圖書館的古籍書庫,大多數放在地下,書庫的條件還是不錯的。[05-13 15:40]
[主持人]古籍保護需要強大的財力支持和資金保障。網友“今天登頂”:目前國家是否有專門的財政支持政策?中央政府和各地對古籍保護的投入情況如何? [05-13 15:41]
[周和平]應該説中央對古籍保護是非常支持的,因為古籍保護是文化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財政為支持這項工程每年都要撥付專項資金進行支持。比如現在進行古籍普查、修復,包括這次重點名錄和重點單位的申報工作,財政都給予了資金投入。地方財政對古籍的保護也是非常重視的,除了我説的普查、申報經費支持之外,在古籍修復上,特別是在藏書單位,圖書館、博物館等相關藏書單位建設中,對於創造古籍保管條件的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建書庫,買專用書櫃以及配備標準消防措施等等,這一點,各級財政隨著古籍保護工作的展開,也會不斷加大投入力度。 [05-13 15:42]
[網友“甘肅省古籍保護中心”]古籍保護這麼大的工程,國家打算投入多少經費,經費的投入怎麼得到保障,特別是各地方政府。我們認識古籍保護應該立法,通過法律的形式來保障各項政策的穩定型和持續性,特別是經費的保障。特別是對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國家應該給予政策和經費上的傾斜。 [05-13 15:45]
[周和平]古籍有文物保護法。這項工作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各級領導認識的不斷提高,經費的投入力度會越來越大。有個形象的説法,比如説珍貴的宋版書,一頁紙在拍賣市場就有上萬塊錢的價錢,從這兒也可以看出它的價值。當然,不能從它在拍賣市場出現的價值來算。特別是很多古籍,古本書是不可再生的,它消失掉就永遠沒有了,而這些記載著一個國家的文明,傳承著一個國家的歷史。所以列入國家珍貴名錄的古籍是國寶,沒有列入國家珍貴名錄的這些古籍也是我們國家重要的文化遺産、重要的文化財富,也要把它保護好。[05-13 15:45]
[周和平]當然古籍保護工作也像文化工作一樣,也有個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有的地方經濟條件好,投入的經費就多一些。有的地方經濟條件不太好,可能現在還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所以投入經費就少一些,有些地方就感到很困難。我想隨著我們工作的開展,各地會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比如上海博物館,在美國發現了一套“淳化閣帖”,上海市政府當即決定,花了400多萬美金從美國買回來。在建國初期的時候,在香港出現了“神策軍碑”,新中國剛剛成立,經費很緊張,周總理親自安排,中央財政拿出錢到香港把這批書收回來。所以現在很多圖書館的大量藏書也就是在那個時期形成的,那個時候和現在比,財政是沒有辦法比的,但是當時的各級領導有這個遠見,有這個文化自覺,所以對古籍的整理、收集都做了大量的善事,使得至今很多圖書館、博物館形成了古籍善本的館藏,他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而且這種文化建設會為子孫後代造福的,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特別是瀕危的古籍,要把它保留下來,傳承中華文化。 [05-13 15:48]
[周和平]所以現在很多圖書館的大量藏書也就是在那個時期形成的,那個時候和現在比,財政是沒有辦法比的,但是當時的各級領導有這個遠見,有這個文化自覺,所以對古籍的整理、收集都做了大量的善事,使得至今很多圖書館、博物館形成了古籍善本的館藏,他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而且這種文化建設會為子孫後代造福的,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特別是瀕危的古籍,要把它保留下來,傳承中華文化。 [05-13 15:49]
[網友“拒絕傷害”]許多古籍都是孤本,保護風險也很大,一旦出現問題,損失無法挽回。請問我們現在保護古籍都採用了哪些措施?古籍保管條件怎樣?相關技術水平如何?目前我國在保護古籍方面有哪些先進的技術手段? [05-13 15:49]
[李致忠]從去年開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開始舉辦兩個類型的培訓班,一個是古籍整理、古籍版本鑒定的培訓班,一個是古籍修復人員的培訓班。現在全國第二期古籍修復人員培訓班馬上就要結業了。就是用傳統的手段、傳統的技法來修復已經有損害的傳統孤本書。從技術研究來説,我們也有一個打算,在全國陸續建立古籍修復中心,在北京要建一個實驗室,如果財政允許的話,將來在南方還要建一個實驗室。就是使我們的傳統修復科學化,一個紙的厚薄、一個紙的纖維到底是什麼紙,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化驗的辦法,用科技的辦法來實現,使我們的修復慢慢走上科學的道路。[05-13 15:49]
[李致忠]當然還有環境,環境特別重要,等到書壞了再去修,這個保護已經有點晚了。應該説以前壞的我們現在修,這是不得已,那不能使我們現在保管的書再繼續壞、再繼續修,這不是好辦法,所以就要強調藏書的環境。現在藏書環境一般通過空調是可以達到的,隨著我們國家重視環境,空氣質量也會好轉,現在空氣質量不太好,有些自然損害,酸化、老化控制不了。還有我個人看到的,這兩期古籍修復的培訓班,我看到一個前景,原來都是師傅帶徒弟的傳承手法。現在學員裏面學歷比較高,不止一兩位博士來參加培訓班,我想會出現一個非常好的趨勢,就是圖書館古籍編目、整理人才和古籍修復人才可能要合流,這成為一種趨勢,這種趨勢意味著修復技術要有一個本質的提高,和原來純學徒不一樣,這是很可喜的。[05-13 15:52]
[網友“一路方向”]隨著《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公佈,自清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以來中國第一次古籍普查也全面啟動。請問:做好這一普查有哪些困難?普查結果何時才能面世?在普查中,普通百姓應該做好哪些配合工作? [05-13 15:52]
[周和平]我們現在只能是分期進行普查,到底有多少古籍,現在心裏並沒有底數。要全社會的開展古籍普查,我覺得是一個比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一項工作。當然,我們現在定的主要是二級以上,大概什麼時候完成?[05-13 15:54]
[李致忠]整個普查可能需要幾年。[05-13 15:55]
[周和平]因為有的還沒有整理,整理出來還要進行鑒別,然後再按照標準進行衡量,最後要形成一個目錄,所以這項工作只能説每年有安排,加快推進它的進度,逐步建立我們國家的古籍登記制度,形成一個目錄,最後的結果是這樣一個結果,但時間上還得從實際出發,得是比較長時間內才能完成的一項工作。這項工作,各級都建立了古籍保護中心,比如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建立在國家圖書館,省級古籍保護中心建立在省級圖書館,古籍比較多的地區,差不多都是在所在地公共圖書館建立中心,民間收藏可以到這個中心去登記,通過登記,中心會派出專業技術人員一塊鑒定版本,能夠準確的著錄。這點請大家放心,國家只是建立登記制度,書並不改變所有權。通過登記了解到這個書是珍貴的,或者了解到這個書是什麼年代的,比較準確的劃分等級,這樣自己也比較清楚。所以希望廣大網民和藏書者積極參與到普查和登記中來,使我們國家的民間收藏、藏書單位收藏的珍貴古籍能夠在政府登錄時登錄上來,這也是一個國民的責任。[05-13 15:54]
[主持人]剛才已經回答了古籍登陸後歸屬權的問題。網友“冬雪之後”:古籍普查是不是只涉及到公共圖書館和博物館系統?民間和海外的古籍如何登記? [05-13 15:56]
[周和平]這個普查是面向全社會,是面向所有的藏書單位和個人,包括圖書館、博物館以及單位的藏書室,也包括寺院、道觀和個人收藏,這些都應該在普查和登記範圍之內。 [05-13 15:57]
[網友“沒有附和”]據專業人士估計,全國民間尚未普查登記的古籍數量至少在3500萬冊到4000萬冊以上。這個數據您聽到過沒有? [05-13 15:57]
[周和平]我只能説這個數據是估計,因為沒有普查,現在沒有底數,現在有底數的就是各個系統的藏書,號稱是3000萬冊。總體上來講,只會比這個多,不會比這個少。 [05-13 15:58]
[網友“沒有附和”]文化部門是否考慮對這部分圖書的登記和保護? [05-13 15:58]
[周和平]在普查時肯定要考慮,建立國家珍貴名錄以後,這些書就要陸續加大保護力度。像私人藏書怎麼樣使它得到很好的保護,當然你自己創造條件,這是很好的。比如中國歷史上就有私人藏書的傳統,有很多藏書樓。私人家藏,政府也可以來指導或者提供政策支持把這個藏書搞好。同時你也可以把這個書寄存到符合條件的地方,政府會免費提供寄存場所,保證它的安全性,使古籍能夠很好地保護起來。[05-13 15:58]
[網友“沒有附和”]據了解,在一些國家,私人收藏家可以將自己的藏書讓國家公共圖書館來保存,但是産權還是歸於個人。文化部門是否會借鑒這樣的做法?[05-13 16:00]
[周和平]這個規定還沒有,但是這種事情比較少,我覺得是好的做法,隨著古籍保護工作的展開,我們國家也可以學習其他國家一些好的做法,像這種我認為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且也是公共藏書單位和政府的責任。 [05-13 16:00]
[網友“千年修行”]在民間典籍收藏很早就開始受到關注了。您認為私人收藏和國家保護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普通百姓在收藏古籍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05-13 16:01]
[周和平]我覺得藏書是一個國家好的文化傳統,中國歷史上就有這樣好的傳統,越是文化發達的地方,就是文盛之地很多都注重藏書。越是文化素養高的家族越注重藏書。所以過去歷史上一些文人、官員,甚至一些富商,家裏都有藏書,它是一種文化素養和愛好學習的表現。現在我知道很多家庭也有藏書,特別是有些家庭還有古籍,我認為應該是鼓勵的,總體來講,我們國家要建立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社會很重要的是對人文知識的學習,當然也包括科學技術的學習。所以應該倡導私人藏書。它和國家藏書並不矛盾,國家藏書是為公眾提供閱覽,私人可以根據個人喜歡收藏個人喜歡的圖書。對於古籍收藏,如果收藏到一本古籍,那就是非常珍貴的財産,既是個人財産,也是國家財産,所以保管者就有責任把它保護好。當然,書要創造比較好的保管條件,包括要防止蟲蛀、霉變、酸化等,如果具備條件的家庭,鼓勵多藏書,這是一件好事,屬於社會進步的表現。[05-13 16:02]
[主持人]李主任對於普通百姓藏書應注意哪些問題有什麼要説的? [05-13 16:03]
[李致忠]私人藏書是我們國家的優良傳統,到今天來看,這個傳統仍然還在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出現了不少私人藏書,北京就有幾位,我也認識,他們都很有素養,也有這方面的特殊愛好。私人藏書要注意:第一,要注意安全。所謂的安全,要注意防火、防水、防盜。第二,私人藏書如果破損了,自己想修,但是自己不懂修復技術或者找的人技術不高,那輕易不要修,因為一修就是修復性的破壞,因為有些書一修復就被破壞了。[05-13 16:03]
[周和平]因為要用特殊的材料,包括特殊的漿糊。 [05-13 16:04]
[李致忠]在這個前提下,我想這是並行不悖的,這是非常好的傳統。[05-13 16:05]
[網友“癡古”]我是一名得家傳的古籍修復者,很希望進入圖書館等國家機構服務。請問現行的制度能否可行?[05-13 16:05]
[周和平]現在用人機制還是比較活的,那要看他的情況,如果具備條件,而且有比較高的水平,有可能被吸收到藏書單位去,你也可以被這些單位聘用進行修復,甚至你也可以個體幹,只要符合標準,為社會修復圖書都是可以的。 [05-13 16:05]
[網友“發展不息”]有報道稱,現在古籍保護人才匱乏。為什麼現在從事古籍工作的人員比較少?政府將採取哪些措施以改善這種狀況?文化部門如何解決古籍修補需求與人員短缺的矛盾?在加大古籍保護及修復人才的培養方面是否已經採取了相應措施?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文化部有哪些考慮?[05-13 16:06]
[周和平]應該説古籍人才的匱乏,從另外一個角度説明政府和社會對古籍的關注還不太夠,也就是説還需要進一步引起重視,加大力度對古籍的保護工作。古籍保護很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養,這個培養包括古籍版本的專家,也包括古籍修復人才。現在有些單位已經重視這項工作,比如江蘇莫愁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古籍修復專業,畢業生有比較好的就業渠道。今後一是通過學校的培養,培養古籍修復人才。二是通過培訓。由各級古籍保護中心對現有的人才特別是修復人才進行培訓,應該説這是事半功倍的工作。建國以來,對古籍修復人才的培訓不斷進行,現在很多圖書館修復人才都在當時的國家圖書館進行過培訓。通過這種操作性的培訓,很快掌握技術。而且古籍修復技術在很多方面,在國際處於領先地位,特別是對於中國以宣紙為主要的圖書修復上,現在國外很多圖書館還要請中國的專家到他們那兒從事古籍的修復,這一點是我們下一步要開展的工作。通過若干年努力,把這支隊伍發展起來,有了這支隊伍,才是古籍保護最重要的保障。[05-13 16:07]
[網友“豬崽幾在湖科大”]請問周先生:中國的古籍成為了“死古籍”——收藏單位以保護古籍為由,對查閱摘抄古籍的學者收取高額費用,致使脆弱的中國文獻研究雪上加霜,每況愈下。書籍是文化的載體,但是,如果珍貴的古籍只是擺設,那麼,我們要這堆廢紙幹什麼? [05-13 16:09]
[周和平]這位網友講到的情況在現實工作中是存在的。這個問題要兩面講,一方面,古籍是要讓它利用的,包括各個收藏單位收藏的古籍都有一個重要責任就是要傳承文化,不要把它變成“死古籍”,讓它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承能夠作出貢獻。比如説研究某個時期的歷史、某個階段的版本,一定要看到書的,不看到書就沒有辦法研究。從這個意義上講,特別是公共藏書單位就有責任向公眾很好的提供圖書閱覽,特別是古籍閱覽的服務。所以很多圖書館都建立了比較好的古籍閱覽室,專門供這些讀者使用。[05-13 16:10]
[周和平]另一方面,因為古籍是脆弱的,特別是很多孤本書,在使用過程中自然性的破壞,這也是存在的。有些書不能再動,一動就壞掉了,像這種書也就不好提供閱覽。但是這個問題不是不能解決,所以建國以來我們也採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把這些珍貴的古籍給縮微,拍成膠片,用縮微閱覽機的辦法閱覽。最近幾年,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現在有大量的古籍數字化,通過計算機不但可以提供到館閱覽,有的在網上就可以提供閱覽。這樣對於一般研究文獻的讀者就可以解決問題了,但對於有些研究版本的讀者,一定要摸到書,相關單位也是在比較嚴格的,就是符合古籍保護條件的閱覽室中提供閱覽。一個是使用者要理解,一個是各個公共藏書單位要提供這方面的服務。剛才談到要使用就要收很高的費用,這是不應該的,因為公共財政投入了經費,特別是公共圖書館,它就是要為公民提供免費的服務。如果有哪些館有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是應該糾正的。[05-13 16:13]
[網友“千年修行”]古籍保護與其他文物保護應該是保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問:文化部作為文化主管部門在統籌考慮二者關係、推進文化遺産保護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設想?如何處理好古籍保護和其他文物保護的關係?[05-13 16:14]
[周和平]這個問題比較大,中華文化的傳承一個很重要的渠道是通過典籍來傳承,就是通過不斷的來整理著述來傳承文化。之所以説中華文明的文化是一以貫之的,沒有間斷的,我們有文字,文字通過什麼?就是通過典籍,所以記載比較準確。現在今人可以和古人對話,靠什麼?就是靠典籍。所以經典的傳承是中華民族文化很重要的傳承方式。我們國家是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史、志、譜都形成了典籍。還有就是整理著述,這也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它為我們後人了解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留下了很好的基礎。比如説我們看孔子的《論語》,可以看到很老的版本。它是有脈絡的,這對於做好當代文化工作是一個很好的基礎。[05-13 16:14]
[周和平]中央對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非常重視,幾次黨代會都作為重要任務。應該説這是我們搞好當代文化工作的一個基礎,所以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從哪兒繼承?有這麼多典籍,有了這個基礎,我們才能繼承它。要弘揚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去發展,加上時代精神,我們不斷地吸收這個時代産生的優秀文化,同時吸收一些外來的優秀文化,形成當代的文化,使我們的文化工作能夠立足於堅實的基礎上,使中華民族的精神發揚光大。這是當前文化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十七大提出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掀起文化建設的新高潮,優秀傳統文化為我們實現“兩大一新”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應該説古籍的保護工作是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當前文化工作極為重要的任務。 [05-13 16:22]
[主持人]正如周部長所説,古籍是今人與古人的對話,而且古籍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千年綿延。今天通過我們的訪談,更進一步了解了古籍,也更進一步了解了加強古籍保護的重要性、古籍保護的方法和相關政策,非常感謝兩位嘉賓,也非常感謝網友的積極參與,本次訪談到此結束,謝謝。 [05-13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