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7日15時,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徐息和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規範生豬屠宰管理,保障肉品安全”與網友在線交流。
[網友 大眾口味]國務院于1998年頒布了《生豬屠宰管理條例》,新條例又馬上出臺了。十年來,我國生豬屠宰管理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哪些問題?本次《條例》修訂的背景是什麼?
[徐息和]我先談一下十年來生豬屠宰取得的成績。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生豬屠宰是完全由國有企業從事,是政府主導的。在計劃經濟年代,每個城市有幾家屠宰企業,這些企業擔負著生豬屠宰任務。到了80年代,由於人民消費水平提高,中國市場經濟有了一定發展,這個時候出現一些對生豬屠宰應該往哪個方向走的爭論,相當一部分經濟界的人士認為,生豬屠宰應該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因此提出應該取消帶有行政管理性質的經營方式,應該完全放開,走市場化的發展道路。在一段時間內,這樣一個思路佔據了討論中的主要地位。
因此,從80年代中期開始,相當一部分原來的機械化、檢驗檢疫條件都比較好的企業被迫關閉了,因為要走市場化道路,市場化道路第一點就是要靠競爭取勝,當時的競爭不是肉品品質競爭,而是價格競爭。什麼樣的價格競爭是處於最有利的位置中呢?肯定是價格越低、成本越低的屠宰企業越處於有利地位。因此,在那段時間內,手工屠宰戰勝了機械化屠宰,沒有嚴格的檢驗檢疫企業比執行了嚴格檢驗檢疫的企業處於成本更低的位置,因此全國涌現出了無數個手工屠宰、不規範的小型屠宰點。當時北京只有幾百萬人口,卻有1000多個屠宰點,都是一口大鍋、幾把刀,沒有相應的衛生條件,甚至有的屠宰點沒有檢疫人員,也沒有檢驗設備。還有一些為了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也屠宰病豬和有問題的生豬。這樣一來,肉品安全形勢空前嚴峻,屠宰行業基本上處於無管理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我估計當時全國大概要有10萬家以上的屠宰場點,這個數字是指縣級以上的城市,包括一些大的鄉鎮。同時出現了一個很反常的現象,多數機械屠宰場全部採用了手工屠宰方式,原來已經形成的檢驗檢疫制度在這一時期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講一句老百姓講的話,就是亂套了,沒有人管了。誰的價格低、誰的成本低,誰的肉就好賣。
在肉食品安全形勢非常嚴峻的情況下,1997年,國務院出臺了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對生豬屠宰這樣一個行業進行規範化的管理。十年來,隨著條例的實施,全國屠宰行業的混亂現象得到了有效的糾正。例如説原來十萬家甚至更多的無序化企業,到2007年底已經只有2萬餘家,像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原來有1000多家屠宰企業,現在只有十幾家屠宰企業。北京的這些屠宰企業全部都是機械化屠宰,衛生條件、檢疫條件、檢驗條件都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肉品安全得到了極大地提升。這是第一,整體環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第二,對私屠濫宰,故意注水和制售病害肉現象進行了嚴厲打擊。在肉品集中整頓期間,我們在全國做了分析。各地查出來的注水肉和注入一些其他物質的病害肉比例幾乎是微乎其微,肉品安全形勢得到了維護。
第三,在整個行業中建立起了一個按照國家標準及其有關規定進行屠宰的講信譽的氛圍,使得這個行業開始朝著集約化、現代化、機械化的方向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具有相當現代化水平的企業,比如雙匯、金鑼、雨潤,市場份額在全國佔的比例越來越高。
第四,普通老百姓對肉品安全的意識提高了。上世紀90年代時,老百姓在買肉時還感覺到一些肉比較鮮紅、瘦肉比較多、價格比較便宜的肉比較好賣,現在在農貿市場,老百姓都要查一查有沒有檢驗檢疫合格證。為什麼會形成這種現象呢?在生豬定點屠宰管理條例頒布以後,全國各地管理部門打掉了一批黑窩點,對老百姓也進行了宣傳,使老百姓認識到了肉品安全的重要性。90年代查出的瘦肉精比例要佔到2%以上,現在在北京或者其他一些城市,基本上是零,瘦肉精在一段時間內比較廣泛的情況得到了遏制。老百姓的安全意識對提高整個行業的肉品安全監管水平和生産水平給予了非常大的促進。一方面靠政府部門在管,另一方面靠老百姓監督。幾管齊下的結果,目前豬肉安全質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應該説這是十幾年來的主要成績。
點擊進入訪談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