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15時,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胡元坤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抓好糧食生産,保障糧食有效供給”與網友在線交流。
[網友 豫農11]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請問:農民增收和糧食生産之間是怎樣的關係?今年雖然糧食豐收了,但怎樣才能防止谷賤傷農的現象發生?真正保證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胡元坤] 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都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應該説糧食增産了有利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農民收入增加了,也有利於調動農民發展糧食生産的積極性,同時也使農民對糧食生産有更多的投入,從而能夠促進糧食生産的穩定發展,這是二者之間的關係。
從今年情況來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人均居民現金收入同比增長11%。在這個過程中,來自出售農産品的收入增長20%,其中出售種植業收入增長了16%。從這幾個數的關係可以看出來,今年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的豐收,再加上市場價格比較好,應該説為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了切實保護農民的利益,防止出現“谷賤傷農”的現象,最近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歸納起來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行臨時收儲政策。主要是在東北地區收儲粳稻、玉米和大豆,在南方水稻主産區收儲中晚秈稻。第二,提高小麥的最低收購價。在今年提高最低收購價的基礎上,明確明年進一步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提高的幅度都比較大,在10%以上,這是近年少有的。第三,搞好糧食市場流通,包括加強“北糧南運”的運輸協調,還包括繼續實行粳稻(大米)入關的運費補貼政策,鼓勵銷區的企業積極到東北主産區採購稻米,把東北地區今年的稻米能夠及時運出來,轉化成農民的現金收入。
點擊進入訪談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