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我國將從營造激勵政策環境等多方面鼓勵中小企業創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9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8年11月19日15時,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司長王黎明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支持中小企業加快結構升級,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與網友在線交流。

    [網友 qiyezhu]“創新”是近幾年的社會熱門話題,黨中央、國務院把建設創新型國家確定為重要國策。那麼中小企業創新的意義是什麼?我國政府採取了那些措施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新?

    [王黎明]隨著社會化分工的迅速發展和工業化、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創新對整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用日益顯現。創新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推進器。在創新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是創新的主體。2006年1月9日,在全國科技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做出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決策,確定了用15年的時間進入世界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宏偉目標。

    中小企業是技術創新的生力軍,中外如此。中小企業最靈活,也富有創新精神。比如,美國把中小企業稱為“美國經濟的脊梁”。為什麼這樣講?美國經濟持續的創新能力和美國人冒險創業精神越來越顯示出強大動力。德國稱中小企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德國的先進管理手段,雙元制職工培訓,都是小企業發揮重要作用的因素。在我國,中小企業由傳統的低水平、低層次發展,逐步向高層次、高技術含量、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過程中,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動力強、效率高、週期短、成本低的獨特優勢表現得比較突出,但同時也應看到,大量中小企業管理粗放、創新能力弱、結構不合理和産業優化升級緩慢制約著企業的成長。今年部分地方和部分行業中小企業出現的生産經營困難,就是缺乏創新能力。

   [主持人]那我國政府採取哪些措施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新?

    [王黎明]我們在支持中小企業創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營造激勵企業創新的政策環境。2007年,國家13個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若干政策》,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出臺的第一個針對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性文件。主要從引導企業提高技術創新主體意識、建立創新機制、開展創新活動、實現創新發展;完善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稅收、金融等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形成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合力,提高政策執行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二是支持建立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在中小企業相對集中、産業集群和具有産業優勢的地區,重點建設一批為中小企業創新提供設計、信息、研發、試驗、檢測、諮詢、培訓等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

    三是積極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信息化是中小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開展創新的重要階段,是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技術水平、決策能力和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我們堅持,按照“政府倡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原則,組織實施了“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在強化公共服務、加強信息化培訓、支持企業上網、推廣典型案例,促進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展了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

    四是促進産學研合作創新。鼓勵中小企業通過委託開發、聯合開發、共建研發機構、創辦經濟實體等多種形式,與大學、科研院所、專業技術服務企業建立技術合作聯盟,開展聯合創新;鼓勵大學、科研院所和有條件的大企業開放技術中心、應用研究中心、技術(工程)中心、實驗室等,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科研設施、人力資源等服務。

    五是完善和加強資金支持。支持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貸款支持;鼓勵風險投資機構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今後,我們將與有關部門共同努力,針對我國中小企業知識産權意識弱、申請和保護困難、專利轉化率低、維權成本高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政策的落實,鼓勵發明創造。按有關規定,對個人或小企業的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維持等費用予以減免。鼓勵具有專利技術的中小企業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同時,加大政府和大企業能夠採購中小企業的一些新成果、新技術,使中小企業在多方面支持下能夠有一些實際行動。      

    點擊進入訪談頁面>>>>>>>>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