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日15時,衛生部、農業部、質檢總局、工商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 切實保障食品安全”與網友在線交流。
[主持人]《食品安全法》可以説是人們千呼萬喚而且寄予厚望的一部法律。今天起開始實施,幾位嘉賓談一談這部法律對於老百姓來説,有哪些利好的關鍵詞,哪些將對老百姓的生活影響最大?
[農業部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 程金根]應該説《食品安全法》明確了食品安全法、農産品質量安全法兩法並行的模式。從農産品生産源頭到餐桌既是互相統一,又是互相銜接的一個體制。《農産品安全法》主要是強調源頭,農田、養殖場的管理問題。《食品安全法》是源頭之後,從加工、流通、餐飲這樣一個過程。
[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副局長 蘇志]兩個法加起來就是從農産品到餐桌全程管理。因為《食品衛生法》最早是1982年試行,到1995年把試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以後變成正式《食品衛生法》,應該説這部法律對食品安全的改善功績很大。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我們國家以前是在保溫飽的情況下,首先是解決溫飽問題,一般的衛生就可以了,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再加上我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球化的要求,老百姓生活質量的改善,對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了。全國人大把《食品衛生法》改成《食品安全法》,其實裏面基本的對食品的要求,怎麼讓它達到衛生安全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增加了很多手段,這些手段、這些法律制度側重點是保證安全。衛生和安全兩詞之差體現在法律制度的改變上。
另外,人大直接參與立法工作的一些領導同志也談到這樣一個觀點,他們認為老百姓對衛生的傳統概念,一般是外在的,乾淨不乾淨或衛生不衛生。為什麼改成安全呢?人大的同志認為更強調食品的內在質量,它的內在安全性,特別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這些年,經濟社會發展快,市場經濟很活躍,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一些食品違法犯罪活動在轉型時期也比較突出。比如説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這就是一個安全問題,所以改成食品安全法,從保障安全的角度介入食品的管理,更有利於加大力度打擊違法,打擊在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犯罪。
點擊進入本次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