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日15時,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田祖蔭和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長孫光奇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進行現場解讀並回答網民提問。
[網友 愛咋咋地]問一個操作層面的問題:這3塊錢怎麼個吃法?有沒有統一的要求?
[主持人]剛才您也説了自己建食堂也行、讓別人送餐也行?
[田祖蔭]對,應該説有一個統一要求,就是要求這3塊錢要提供等值、優質的食品。這是統一要求,要值這三塊錢,同時要是好東西,不能吃當地滯銷的産品,不能説這裡剩下的都是土豆,就讓孩子天天吃土豆,那不行。還要葷素搭配、有營養,這是統一要求。其他在供餐方式和供餐要求上都不是一刀切,供餐方式上是不同的情況、不同的處理,我的説法就是,這是一個“多項選擇題”,不是“單項選擇題”。國辦54號文件裏面説到在供餐方式上,有食堂的通過食堂解決,規模大的寄宿制學校成千人就要按標準搞,把食堂建得好一點,食堂也好管些。
確實我們現在有些省份也在這方面探索了很好的經驗,像貴州就是省政府出面出臺文件,拿出錢資助整個農村中小學建食堂、配備小伙房。最近我們培訓班上也請山東的臨邑縣專門做了介紹,他們就是這些年特別關注農村學校食堂建設,把農村孩子的吃飯問題和上學問題一樣重視來解決,效果非常好。另外沒有食堂的也分兩類,一類是送餐,凡是具備資質的餐飲企業、單位集體食堂,我們通過簽訂協議,在採取公開招投標的情況後決定由誰來送。
第三種方式就是托餐。供餐方式上有這麼三種,大家還可以創新,有些地方説不止這三種行不行?也可以,你可以發揮,所以説是多項選擇,不是單項選擇,在供餐內容上也是這樣。不是強制大家都按一個模式,吃一頓午餐或者都吃蛋、或者都吃奶、或者蛋加奶,不是這樣子,要看情況,按照3塊錢的標準,可以吃蛋、也可以提供蛋、奶、肉,也可以是課間餐,只要合理搭配保證有營養就行了。
還有一些創新就是在食品原料供應商要創新,剛才有些網友提到這3塊錢能吃什麼?確實有些地方三塊錢可以解決一頓午餐但是有些地方還不行。
很多事情、很多工作可以開動腦筋,結合當地的資源和特點可以採取創新。比如食品原料採購可以本地化,就地取材就可以省很多運輸。你通過集中採購和農戶簽訂食品原料供應協議,長期定點地去做,既解決安全問題也解決成本問題。江蘇鎮江就有這麼一個例子,江蘇鎮江潤州區所有學校食堂都是實施集中採購定點配送,這個區的學校食堂捆綁在一起,孩子們就吃上平價菜了,還有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學校孩子們開展勤工儉學,這在很多地區也管用,通過勤工儉學補充食品供應,比如政府也可以提供菜地、養養牛、養養豬也挺好。
我們做調研的時候,我走過雲南的幾個地方就挺好,有塊菜地一年四季都可以長菜,做得最好的學校一個星期吃兩頓肉沒有問題,自己養點豬到點就宰了,自己種些菜可以解決孩子的吃菜問題,成本就下來了。我們下一步也準備在這方面總結地方的經驗,把他們的經驗歸歸類,提煉提煉分成若干案例讓大家學習。供餐方式誰搞得好,我們就編成一集集材料讓大家參考學習。
點擊進入本次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