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星期二)9時,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氣象防災減災與應對氣候變化”與網友在線交流。
[網友 456]不久前您在中國農業大學“名家論壇”做了一場關於糧食安全與氣象保障服務的報告,其中談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何將不利轉化為有利是廣大氣象工作者和農業工作者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現在,我們對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都有所認識,您能否再談談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産有利的一面?您對將“不利”轉化為“有利”有哪些建議?
[鄭國光]過去很多關心氣候變暖對農業影響不利的多一點,其實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氣候變暖影響大氣裏面的熱量資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作物的生産,有些地方本來可以一年一季的,它可以合理安排一年兩季。比如東北地區,從50年代以來,因為全球氣候變暖,所以水稻種植面積可以往北移,一直可以到伊春,可以到一些很高的緯度。比如玉米、大豆産區也北移,一北移,一些高産、穩産的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另外熱量改善,溫度升高了,低溫冷害也減少了。所以過去講每年冬季,東北最關心的是霜凍,霜凍一來了以後,糧食就停止生産了,所以霜凍退後了。所以由一季變成兩季,就是生産有利的一面。我們有個科學家講,上個世紀70年代和上個世紀90年代相比,東北的糧食産量翻了一番,當然有些是科學技術的手段,他們講70%通過我們改良品種、通過科學技術來提高産量。其中還有一個就是氣候變暖,使種植佈局、種植制度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所以使糧食翻了一番。
我們這邊有很多數據,包括我們國家水稻、小麥、玉米,生長期都在延長,所以大大增加了産量。但是也不能忽視糧食生産受氣候變暖影響不利的一面,因為氣候變暖以後,作物受自然災害的影響,比如旱澇災害頻繁發生,這個影響還是加大的。另外,有些農作物的産量佈局,本來可以補種的,由於氣候變暖,要做一些適當調整。還有就是病蟲害,因為溫度高了,病蟲害發生的頻率也會加大。所以農業生産的不穩定性加強了。所以怎麼樣推動農業適應氣候變化,合理地調整生産佈局、耕作制度,把不利的一面化成有利的一面,這將是擺在氣象工作者和農業工作者面前的一項任務,氣象部門和農業部門進行一些合作,推動農業應對氣候變化,保證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其實還是很有成效的。包括什麼時候灌水、澆水,我們要加強氣象監測預測。什麼時候霜凍要來了,我們要採取一些措施避免霜凍的影響。
點擊進入本次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