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3日(星期日)10時,衛生部農衛司司長楊青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新農合製度實施10週年”與網友在線交流。
[網友 一根筋]目前新農合由衛生部門主管,但是衛生部門同時又負有監管醫療機構的職責,這種管理體制對新農合的發展是否有利呢?
[楊青]這位網友是有潛臺詞的,是想保障和服務分開。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的最終目的都是一樣的:提高群眾的健康保障水平,這是兩個輪子。醫療保障是醫療服務的重要籌資來源,醫療機構的重要籌資來源是通過醫療保障來支付的,兩者應該相互促進、協同發展,這一點大家都沒意見,這是要取得“雙輪驅動”的效應。
但有人説一個部門既管醫療保障又管醫療服務,這有什麼好處嗎?好處就是避免了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信息的不對稱。比如你陪你家的老人到醫院去看病,他做什麼檢查、做什麼治療、吃什麼藥你一問三不知;你説你到商店買一個什麼電腦、買個電視機、買個冰箱咱們都知道,好比我買電視機是多大尺寸的、什麼品牌的,這些買賣雙方的信息是相對比較對稱的,但醫療機構的信息不是完全對稱的。
如果把醫保和醫療服務割開了看著好像挺公正的,但是這個買方去買什麼經不住醫療機構跟你説啊,這就是我們醫療最大的特點,這和一般的買賣不一樣的——信息嚴重不對稱。既然嚴重不對稱了那只有放在一家,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都由一家管,那內行管內行,那相對來説比外行或者第三方來管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那我們新農合資金剛才我也説到了,人均籌資30塊錢起步,到去年才240多塊錢,今年籌資到300塊錢,那又要管住院報銷,又要管門診報銷,還要切出一塊兒管大病,只有一手托兩家效果才能出來,因為不能把這點有限的資金節余了,如果是醫保和衛生服務分割管理,那首先考慮的則是資金不能透支。但衛生部門統籌管理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在資金不透支的前提下還要考慮到老百姓的健康水平,保障健康水平的責任在我們身上,得管老百姓的健康水平,這樣就不敢把資金節余得太多,要最大限度的用在老百姓身上。
咱們再説説新農合,2002年出政策、2003年才試點,到2008年全國就有91.5%的農民參加了這個制度,短短五年時間,建成了一個全世界最大的醫療保障制度,為什麼老百姓能夠擁護呢?這就説明還是有它的內在機制在裏面的。
點擊進入本次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