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年01月24日 11時04分   來源:中國政府網

2014年1月24日10時,發展改革委農經司副司長吳曉松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推進青海三江源、京津風沙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與網民在線交流。

[主持人]您剛才介紹的是關於三江源治理這塊,那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

[吳曉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京津風沙源治理。2000年6月,國家啟動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範圍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及內蒙古等5省區市的75個縣。截至2012年4月,工程已累計安排資金562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292億元,含中央投資209億元,中央財政專項資金270億元;工程建設累計完成營造林752.61萬公頃,治理草地933萬公頃,建設暖棚1100萬平方米,配備飼料機械12.7萬套,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1.54萬平方公里,建設節水灌溉和水源工程21.3萬處,易地搬遷18萬人。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工程區生態環境好轉,風沙天氣和沙塵暴天氣減少,沙化土地擴展趨勢基本遏制,呈現出林草植被迅速增加、沙化土地減少、農牧民收入增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的良好局面,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對保護和改善京津等東部地區的生態環境發揮了巨大作用。

一是沙塵天氣減少,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京津地區的沙塵天氣總體上呈減弱趨勢,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工程區已由沙塵天氣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強加強區變為弱加強區。據統計,2000-2002年北京市沙塵天氣發生日數均在13天以上,2003年以後雖然仍有波動,但基本呈減少趨勢。風沙危害對京津等東部地區的影響減弱。

二是沙化程度明顯減輕,蓄水保土功能增強。據第四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從1999年到2009年,京津工程涉及的5個省區市沙化土地總面積減少116.3萬公頃。工程區土壤風蝕總量由2001年的11.91億噸下降到2010年的8.46億噸,降低了29%;工程區釋塵總量由2001年的0.31億噸下降到2010年的0.26億噸,減少了16.2%。工程區蓄水保土功能不斷增強

三是林草植被迅速增加,生態防護體系不斷完善。據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工程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5.01%,比第六次森林清查時的10.94%增長了4.07個百分點。工程區初步建成錫林郭勒盟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烏蘭察布市陰山北麓、冀蒙邊界、毛烏素沙地東緣四條生態防護林帶。

四是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工程區農牧業生産條件逐步改善,帶動了産業結構調整和農牧業産業化發展,促進了地區經濟的增長,加快了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工程區人均GDP從1999年的4687元增加到2010年的27192.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99年1956.3元增長到2010年的4084.8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