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周子學:電子信息産業發展中的規律性問題探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27日   來源:信息産業部

    電子信息技術從實驗室走出,進而發展成整個世界的基礎性、先導性産業,不管是以晶體管、集成電路還是以電子計算機的誕生為標誌,其時間都不過半個世紀多一點。目前這個産業因技術仍在不斷突破,還沒有到成熟的時候。但從産業角度考察,幾十年中,它已表現出了許多帶有趨勢性、規律性的現象。探索並研究這些現象,總結其運動軌跡,對産業的良性發展是有很大裨益的。特別是中國的電子信息産業,我們也已經在開放的路上走了三十來年,從規模看已做到了世界前兩三位,而且目前判斷繼續做大的趨勢依然明顯。我們有必要對這個産業所走過的路作些分析,從深層次對一些規律性的問題作些探求,以期歸納出一些産業共性的東西。這些東西對企業確定發展戰略,對行業組織研判産業發展的大趨勢,對政府完善産業發展環境,乃至對其他高技術産業的發展,都會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下面就是一組這樣的探索性文章。也許您會不同意文中的觀點,但若它引起您的思考就達到了寫作此文的目的了。若引起您的更深地分析,進而形成更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則就是更高的奢求了。

    (一)摩爾定律的深刻含義

    摩爾定律在業界無人不知。甚至在當今世界,知道這個被稱為定律的東西的人也不在少數。現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的托馬斯-弗裏德曼,在他的全球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中是這樣評價摩爾定律的:“冷戰時期最明顯的衡量標準是重量——特別是導彈的投擲數量,全球化時期最明顯的衡量標準是速度——商業,旅行,通訊和革新的速度。冷戰的公式是愛因斯坦的質能恒定性,即E=MC2,全球化的公式是摩爾定律,即計算機芯片的能力將在18-24個月內翻一番,而價格還不到原來的一半”(美:托馬斯-弗裏德曼《世界是平的》..東方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008頁)。把摩爾定律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列,這是托馬斯-弗裏德曼的觀點。

    摩爾定律從提出至今已有20多年了。集成電路産業的發展史,特別是英特爾這個企業的成長史,反復證明摩爾這句話的正確性,於是一句話變成了定律,變得越來越神聖而顛撲不滅。隨著知道它的人的增加,對這句話理解越來越表面化。人們已很少去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摩爾定律到底告訴我們什麼?

    它告訴我們集成電路産業乃是整個高技術産業的發展趨勢!

    既然是集成電路産業的發展趨勢,它的含義就涵蓋著技術的和經濟的雙重內容,並揭示出技術和經濟相互統一的關係。摩爾定律是電子信息産業的核心産品——集成電路的技術經濟發展規律。研究産業經濟規律離不開市場。而我們從市場角度來考察,摩爾定律揭示的也就是集成電路行業的市場競爭規律。

    這種市場競爭規律,可分解為技術規律和經濟規律。

    何為技術規律?通過對集成電路的版圖設計、材料、設備、工藝、測試、檢驗等許多複雜技術的創新運用,實現以最細的線寬實現單位芯片上的集成電路産出最多;進而實現電子産品的輕、薄、小、可移動……一句話就是要實現功能最大化,滿足無處不在地對信息資源的收集、開發、傳輸、儲存、利用……,使人腦得到無限的擴展和延伸。

    這裡的經濟規律,又可分解為投資規律和分配規律。

    何為投資規律?為了適應上述技術規律牽引的需要,要求集成電路這一行業的投資規模有高(投入)、快(投入)、連續(投入)、大(投入越來越大)等特性,以保證滿足技術領先的需求。

    何為分配規律?同樣為了適應上述技術規律牽引的需要,要求集成電路這一産業滿足最優人才的最大集聚,其分配規律以激發信息技術人才的最大創新能量為特性。同樣以滿足技術領先的需求。

    技術的領先在市場上表現為技術壟斷,要保持更長時間的技術壟斷,又要求越來越大的持續投入和吸引越來越多的優勢人才,這表現為經濟上有很強的競爭。以經濟上的競爭優勢來支撐技術上的壟斷優勢,從而賺取更大的技術壟斷利潤,以投入下一輪更激烈的競爭……,由此螺旋式循環發展。

    因此,摩爾定律要求的是技術的壟斷性與經濟的競爭性的統一。統一得好的企業獲勝,反之敗北。

    摩爾這個英特爾的領導者,以其親身體驗,把集成電路産業的技術經濟發展趨勢,以一句話歸納之,看似淺顯,細推敲道理很深。因從走過來的實踐看屢屢應驗,又被人們稱之為定律。

    一般被稱為定律的東西,它將長期存在。摩爾定律也這樣嗎?

    我認為摩爾定律是集成電路技術成長規律(或叫趨勢、現象)。當集成電路技術處於不成熟(發展過程中)時,此定律一直在起作用;當集成電路技術成熟時,這個技術的牽引作用沒有了,則此定律將失效。但集成電路産業仍然存在。到那時,因技術的成熟而使集成電路産業變成一個傳統産業。作為傳統産業,如農業一樣,它的基礎地位仍存在,但技術上開發的差不多了,其先導性就沒有了。傳統産業受一般經濟規律制約。如電業,一國的經濟發展需要它,它就擴産;需要減少,它就減産。

    從技術上看,集成電路産業什麼時候走到極限呢?

    這是一個需要科學家、企業家以及業界同仁共同回答的問題。因為情況太複雜,所以這裡用得著業界流轉的一句話:對這個産業的未來作預測,説得清楚的人是糊塗人,説不清楚的才是明白人。

    雖然有些事我們無法説清楚,但摩爾定律給高技術産業留下的思想會長期啟迪我們,其技術壟斷性和經濟競爭性統一的市場競爭理念,會在高技術行業反復出現。

    (二)信息産業的獨特市場競爭規律——降價規律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出:摩爾定律給高技術産業留下的思想會長期啟迪我們,其技術壟斷性和經濟競爭性統一的市場競爭理念,會在高技術行業反復出現。摩爾定律的理念,不僅在集成電路産業起作用,在信息産業的其他領域,乃至其他高技術産業界,都有很強的指導性。下面重點談信息産業的市場競爭現象。

    我們把反復出現的現象,叫規律性的問題。

    電子信息産業從第一代産業化的産品開始,就表現為無窮無盡的降價趨勢,已成規律。産品的不保值,是信息産品的普遍現象。老百姓上半年購買一個電子産品,下半年價值不到一半;有上當受騙的感受。但電子産品的市場照樣年年紅火,常常以兩位數增長。

    造成這種現象,最本質的原因是整個信息産業的技術還沒有走向成熟,技術上可突破的領域還很多很多。每當一項技術被突破,單位産品的成本(價值)就會大幅度下降,給市場競爭帶來大幅的降價空間。一個産品降價(特別是元器件),帶來了整個産業鏈的連鎖降價。從這個意義上説,這就是高技術産業對人類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從硬體與軟體的分析中,探求降價規律的本質所在。

    以技術突破為先導的信息産業,其市場競爭表現出自己特有的方式方法。而且硬體製造業與軟體業也各自以不同的核心技術內容出現,競爭方式方法則相同。

    一是硬體製造業。我們把硬體製造業的核心技術集中在新材料和新型元器件的開發上來論述,而把設計(不管是集成電路設計還是整機設計)業放在軟體上一起論述。

    新材料的核心技術表現在配方和製造工藝上。而新型元器件的核心技術則表現在新材料的選用和新型元器件的設計和加工工藝上。不論是新材料還是新型元器件,其核心技術都以專利、知識産權的形式出現,從而在技術上構成壟斷。別人做不了(無此核心技術),我就獨家經營,市場上的價格由我定。只要有人買,我定多少都可以。獲取的利潤,投入更大的研究開發,保持我公司的長期領先地位,迅速地既做大,又做強。

    當市場上別的公司在核心技術上有突破了,我就以更新的一代新材料(新工藝)、新型元器件推出新一代産品,繼續構成技術上的壟斷;同時把前一代産品大幅度降價,使這個産品無利可圖,直至淘汰前一線産品。若與之競爭的公司無技術儲備,就只有被淘汰出局。你一定要繼續幹,就只能買我的專利和知識産權,這樣你也就只能賺點小利,對我構不成威脅了。

    這就是電子信息産品老降價的原因:一是降得起,有新技術作準備;二是必須降,這是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法寶,不這樣做不行。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電子信息産業的市場競爭規律之一——價格競爭規律。

    回顧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許多企業在一代一代地搞技術引進,但企業就是做不強,其本質原因就在這裡。

    核心技術人家是不會賣的,賣了它就無競爭優勢可言了。核心技術是需要一代一代積累的,市場上買賣的都不是在未來競爭中佔優勢的技術,這種技術都是公司的核心商業秘密,是未來競爭的殺手锏。

    二是軟體及服務業(含硬體的設計業)。軟體的問題歸結起來是數學問題——把一切要通過人工智慧化去實現的事都用數學模型來描述。構建數學模型的算法成了最核心的軟體技術。於是,軟體産業的産品競爭之道就與硬體有相似之處了。只不過硬體是靠推出新材料、新工藝、新型元器件,軟體則是推出新算法構成的新版本。

    因為競爭方法與硬體相同,在此不作贅述。有所不同的是硬體競爭中,有時設備起很大作用。因為設備固化了許多核心技術。而軟體則主要靠人才。人才又主要靠培訓和教育。這有企業的任務,也有國家的任務。

    信息産業的降價規律要求的,是建立起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20多年來我國的電子信息企業似乎首先就學會了利用降價規律。打了二十多年的價格戰,今天回顧,我們大都只在規模化生産,廉價勞動力構成的低成本上打轉轉。其結果是企業一直做不強。要真正認識到,信息産業的降價規律是建立在核心技術的擁有之上的,這才是企業做強的真諦。(作者單位:信息産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 周子學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