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我國防災減災重視部門協同合作並形成最有效的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20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7年9月20日15時,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科學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與網民在線交流。

    [網友 閆樹鵬]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是個人或是個別部門的行為,需要全社會的協調配合,在協同配合方面政府部門作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鄭國光]國務院非常重視防災減災的部門協同問題,在9月18日召開的氣象防災減災大會上,回良玉副總理提出了“要進一步完善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緊密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這就從國家層面上每遇到這種重大的氣象災害,我們做出預報提交給黨中央國務院,主要領導都會做出批示,各個部門也都會聯動起來,比如這次“韋帕”颱風還沒有登陸,胡錦濤總書記就做出批示,沿海地區要加強監測,漁船要回港避險,溫家寶總理也做出批示,回良玉副總理也做出批示。今年發生在武漢的突發性強對流天氣胡錦濤總書記也做出批示,從正反兩方面進行總結,提高氣象災害預警能力和信息發佈渠道,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所以一旦預警信息發佈以後,相關部門,比如公安部門、各地政府、防汛抗旱部門、民政部門全部聯動起來。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同志是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總指揮,又是國家防災減災委員會的主任,所以在國務院的層面上,一旦有這種極端的氣象災害即將發生或者已經發生他也會做出很多的部署。在中國無論是在黨組織還是政府防災減災的意識和工作都是很到位的。

    2005年8月份美國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卡特利拉”颶風,當時的氣象部門預報出來了,美國的政府、地方政府都發佈了,氣象局預報“颶風強度達到五級,有破壞性、災害性的,大家要趕快撤離”,至於怎麼撤離是民眾自己的事,有錢的人就撤離了,沒有錢的沒有能力,只有留在城內,颶風來了以後海水一下子就進到城裏,導致1700多人死亡,400多人失蹤,造成1000多億美元的損失。相反,在中國,我們的颱風,強度比“卡特利拉”還強,但是從中央到地方,甚至到村裏面的黨組織採取了很多措施,僅僅福建政府就組織遷移了72萬人,我們派了很多部隊幫助老百姓轉移,幫助老百姓防險,最後一個撤出村的就是村黨支部書記,層層落實,層層包乾。這裡面的機制就不一樣。所以防災減災不斷完善,各部門緊密聯合,這就是中國特色最有效的體系。這樣的體系我想在一些發達國家是很難做得到的。 

    [網友 qyqxj、鷹低飛也是鷹、11111]那這樣的體系看上去這麼完備了,那麼在應對極端天氣氣侯事件的時候還會有難點嗎?包括技術上的困難。

    [鄭國光]這主要取決於災害突發性的問題,各部門的應急響應從目前的技術上來説還是有一個過程才能實現的。比如剛才我們在和網民交流之前我們也談到了,2003年由於“非典”所造成的這種公共突發事件給北京市的教訓很深,北京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這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響應,所以你看現在北京市在應對突發性公共事件,應對突發性的災害事件有一整套規範。響應很快。2004年7月10日北京突然下了一場暴雨,整個四分之一的北京城全癱瘓了,但是今年北京市的幾次突發性事件因為應急工作到位沒有發生癱瘓。這就避免了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和人員傷亡。

    比如剛才談到的濟南7月18日出現的突發事件,在預警上面相對北京來説就可能弱一些,剛才也講了,市裏面領導發現有這個問題以後,想到現場去都很難,他們的車進不去,這種指揮和應急就慢了半拍。所以濟南市委市政府也在總結這方面的經驗教訓,以強化這種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響應。我想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隨著各種制度的完善,應對這種突發性的公共事件、突發性的氣象災害人們的響應時間會越來越短,也將會大大地減少災害的損失。      

    點擊進入本次訪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