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價格總水平上升較快,引起廣泛關注。為幫助網民客觀分析當前價格結構性上漲的原因和特點,全面了解政府穩定市場供應、保障困難群眾生活的政策措施,2007年12月13日15時,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介紹當前價格形勢及穩定市場供應保障困難群眾生活政策措施。
[網友 andy我要發言]據報道,我國糧食已經連續四年豐收,為什麼糧價還上漲?主要消費品供應充裕,為什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到了6.9%?
[曹長慶]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確實我國現在很多産品在供應總量上都是很充裕的,價格水平的上漲是國際、國內多種因素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綜合作用的結果。
我想首先介紹一下國際市場的情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與外界聯絡越來越緊密,對外依存度也越來越高,國際市場價格變動對國內價格水平的影響越來越大。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傳導,是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説:一是國際市場石油價格高漲。近四年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上漲近兩倍,今年每桶上漲了近40美元。一方面直接推動消費價格上漲,另一方面造成部分玉米轉化為燃料乙醇,一部分大豆轉化為生物柴油,從而推動糧食和食用植物油價格大幅度上漲。芝加哥玉米期貨價格2006年上漲85%,今年又比上年上漲7%。11月份大豆期貨價格同比上漲57%。
二是糧食減産。澳大利亞、加拿大、阿根廷等小麥主産國因乾旱連續兩年減産,目前全球小麥庫存降到20多年來最低點。11月份,國際市場小麥期貨價格同比上漲62%。近幾天漲勢進一步加劇,12月7日比11月31日上漲了16%左右。
三是美元貶值。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大部分用美元標價。2005年以來,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大幅度貶值,比如對歐元貶值了20%左右,導致國際市場石油、鐵礦石、糧食、大豆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此外,隨著石油價格上漲,又帶來了國際海運費的大幅度提高。比如,現在從巴西運往我國的大豆海運費每噸上漲到120美元以上,去年這個時候不到60美元,也就是説同比上漲一倍多,影響大豆進口成本每噸約增加500元。所以這就是最近食用植物油價格不斷上漲的原因。
從國內市場看,有四種因素拉動了價格的上漲:一是成本推動。國際市場原油、鐵礦石、糧食、大豆等基礎性産品價格上漲增加了我國生産資料和消費品生産成本。
二是需求拉動。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和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仍比較突出。城鄉居民收入連續多年保持較快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3.2%,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9%,分別比去年同期加快3.2、3.4和2.4個百分點。
三是供給減少。受糧價上漲、週期性波動和疫情的綜合影響,生豬生産下降,供應偏緊,致使5月份以來豬肉價格暴漲,帶動其他副食品價格上漲。大豆和油菜籽減産,價格上漲,影響食用植物油價格上升。
四是農産品存在品種結構和區域結構不平衡問題。這個問題前面已經説過了。大體上就是有這麼幾方面的原因。
點擊進入本次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