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8日15時,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司長張泰青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穩定學生食堂飯菜價格,做好學生食堂工作”與網友在線交流。
[網友“12374rff留言”]學生食堂帶有明顯的公益性,這個公益性是否在目前的學生食堂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如果學生食堂定位為公益性,那麼,為什麼還允許學生食堂經營者盈利?
[張泰青]公益性的體現在政府和學校,主要通過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體現,比如對學生食堂的經營實行免稅政策,學生食堂的建設主要靠國家投入,學生食堂用房實行零租賃,水、電、氣收費執行居民價格等等。也就是説政府和學校對學生食堂只有投入,沒有收益,這些政策和投入最終體現到學生食堂飯菜價格上,也就是其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低於市場價格,實惠落到學生身上。
但是,學生食堂的經營者不能沒有收益,沒有收益就沒有人來幹。各學校自己幹,難以實現高度的專業化和規模化,相比較成本也會高一些。企業經營學生食堂,雖然有盈利,但由於有競爭和學校的管理,只能是微利。後勤社會化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發揮市場在後勤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實現經營服務的專業化、規模化,從而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效率。
點擊進入訪談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