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7日15時,保監會主席助理、新聞發言人袁力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保險業抗災救災,助災區恢復重建”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網友“不懂就問”]近年來,政策性農業保險是保險業發展的一個重點。由於農業在自然災害面前極易發生嚴重損失。保險業今後如何發揮經濟補償功能,更好地服務"三農"?保監會有哪些安排和部署?
[袁力]農業保險是這幾年保監會高度重視的一個領域,在國家財政政策的支持下,經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農業保險有了明顯的進展。特別是2007年,中央財政首次對農業保險給予財政性的保費補貼,選擇了吉林、四川等6省區的5個主要農作物品種開展保費補貼試點,這對農業保險的發展産生了重要推動作用。為什麼説是重要的推動作用呢?我們認為,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條件下,出現了災害事故,都是由國家兜底,國家要承擔很多事後的賠償。現在已經進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多事情不能完全由政府承擔,應當交給社會,特別是社會的一些專門服務機構來完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保險是一種分散風險、管理風險、經濟補償的機制,如果使這種機制運行起來,它將會發揮應有的作用,能夠提高對災害事故理賠的效率,能夠減輕政府的負擔。
舉個例子,比如説財政出資對能繁母豬進行了保費補貼,極大地調動了養豬專業戶投保的積極性,使得多數能繁母豬都有了保險。在災害發生以後,能繁母豬保險有6萬多頭獲得了5100多萬元的保險理賠。國家的政策支持非常及時、非常必要,同時帶來了一種制度性的變革,變過去的事後補為現在的事前補,事前補是補保費,通過保費的補貼來鼓勵老百姓購買保險,把市場化的風險分擔機制建立起來,我覺得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隨著農業保險試點的逐步展開,農業保險災後理賠作用的不斷顯現,這種制度性的變化將會越來越明顯,對今後農業保險乃至於整個商業保險的發展都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點擊進入本次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