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山西新農村建設:激活“三農”持續向好的原動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03日   來源:山西日報

    8月中下旬,山西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組派出11個督察組,對各地情況進行全面深入的督促檢查。自從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這樣認真細緻的督察工作已經開展了多次,從一個方面體現了山西省以新農村建設作為“總抓手”推動“三農”工作,思想不動搖、力度不減弱、工作不鬆勁。

    黨的十六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從山西省農村生産力實際狀況出發,提出按照經濟上有新發展、設施上有新改觀、機制上有新進步、環境上有新面貌、素質上有新提高的思路,加強分類指導,全面落實規劃和措施,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決策體現了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切中構建充滿活力、富裕文明、和諧穩定、山川秀美新山西的主題。

    全省上下不斷努力探索,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新農村建設實現良好開局。2006年,全省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190元,連續三年以10%的速度較快增長。今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已經達到1540.1元,同比增長22.7%,增幅又加快6個百分點。

    圍繞建設現代農業——著力推進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建設

    建設新農村,首先要走一條符合省情、效果良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山西省農業底子薄、條件差,要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就必須以加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為突破口和著力點,提升農業發展的內力和後勁。對此,省委書記張寶順指出:“要樹立現代農業的理念,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發展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農業,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省委、省政府堅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逐年加大財政對農業和農民的直補,並從2005年開始全部減免農業稅及其附加,2006年全省財政“三農”投入達到120.6億元,今年省財政預算安排“三農”資金又較去年增加19.2%。中央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後,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級財政新增經濟社會事業發展資金60%以上要用於農業和農村。除此之外,還在礦産有償使用收入及煤炭綜合補償基金中安排資金用於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生態環境建設。

    要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首先要搞好農田水利和耕地質量建設,山西省在這方面持之以恒。大同縣陳家堡村農民李巨相,去年採用“少耕穴灌聚肥節水技術”種植18畝玉米,産量接近翻番,畝均增收230元。像李巨相這樣通過提高耕地綜合生産能力嘗到甜頭的農民,目前正在各地不斷涌現。

    五年來,全省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150多萬畝,建設農業節水灌溉面積1159.62萬畝,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提升到0.47。去年又全面啟動實施了2000萬畝耕地綜合生産能力建設項目,目前已建成工程田833萬畝,工程示範田259.6萬畝,畝均增産糧食50.8公斤,項目區農民人均增收171元。

    實施興水戰略六大工程是山西省擎出的又一大手筆,僅今年上半年全省就安排重點小型水利工程、雁門關生態畜牧、小型水利維修項目228項,總投資2200萬元,可新增灌溉面積1.31萬畝,改善灌溉面積3.36萬畝。

    如何使更多的農民熟悉掌握農業技術,直接提高農業生産水平?五年來山西省深入開展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科技入戶工程。科技入戶工程去年啟動實施以來,已發展科技示範戶2.2萬戶,示範戶實用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達到90%以上,農産品産量和收入提高15%,每畝節本增效100元,輻射帶動40多萬農民運用實用新技術。

    圍繞促進農民增收——著力推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

    今年上半年晉中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000多元,同比增加近200元。太谷縣秀水鎮農民張向質説: “新農村建設好不好?農民摸著腰包打心裏叫好!”張向質的感慨,代表了全省各地農民的心聲。

    農民收入增長的快慢,是衡量新農村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尺,也是調動農民建設新農村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全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的增速比城鎮居民收入還快了1.7個百分點。

    在人多地少的情況下,要富裕農民,就必須減少農民。截至去年底,全省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420萬人,僅今年1-7月份,就新轉移25萬人,新增務工收入10.2億元。沁源縣東柏子村農民劉建會過去一年的收入不足3000元,在本地一家企業務工後,每個月就可以領到2500元的工資。

    努力構建農業産業化體系,則使農業比較效益日漸提高, “依土”農民從土地上得到了更多的實惠。2003年以來,山西省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中南部無公害果菜經濟區和東西兩山雜糧乾果經濟區建設穩步推進,今年起又重點支持24個優勢農産品示範基地縣建設。運城市在全市形成了四個優勢産業帶和五大特色種養基地,並大力發展 “一村一品”工程,上半年全市農民現金收入達到1597元。

    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在扶持中不斷壯大,帶動農民致富的能力日漸提升。古城乳業、水塔老陳醋、粟海集團、龍海實業等一批大型龍頭企業脫穎而出,平遙龍海實業有限公司去年帶動2200多戶農民從事肉雞養殖,效益最好的養殖戶年收入達9萬元。

    投資2635億元發展 “兩區”經濟,改善 “兩區”人民生活,一年來, “兩區”開發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與此同時,四大扶貧重點工程紮實推進,貧困人口進一步減少,2003年大規模實施扶貧移民以來,每年有5萬人搬出山莊窩鋪,開始了新的生活。

    圍繞改善村容村貌——著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

    山西省農民雖然有著豐富的農業生産傳統和技能,但許多農民的日子卻仍舊貧困,自然條件惡劣是一方面原因,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也是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改善的 “瓶頸”。

    新農村建設的開展,帶來了國家基礎設施投資重點向農村傾斜的有利契機,抓住這個契機,農民群眾需求就能更好地滿足。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求, “十一五”期間必須大力發展農村交通設施,努力使山西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觀和突破性的發展。

    以建沼氣池為紐帶改水、改廚、改圈、改廁,使農村群眾的生活向文明邁出一大步。2003年以來,全省累計發展沼氣用戶36萬戶,僅今年前8個月,全省就新增16.4萬沼氣戶。與此同時,各級政府認真抓好農村路、水、電、通訊建設,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長治市132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236個重點推進村正穩步實現 “四化”,這些村共完成街巷道路硬化1379公里,322個村完成村莊綠化,95%以上的村實現凈化,267個村達到亮化的標準,還有1.86萬戶農民新解決了安全飲水問題。

    2003年10月,山西省正式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4年來,全省累計已有1312萬參合農民得到補償,補償金額達到4.93億元。今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將覆蓋99個縣 (市、區),覆蓋農業人口達到2091萬人。同時,全省115個有農業人口的縣 (市、區)已全部建立了農村低保制度,75.5萬農村困難群眾納入了農村低保體系。

    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的發展,正在改變著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的狀況,更多的農民開始分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婁煩縣靜遊鎮東六度村在完成 “四化四改”的同時,建起了標準化衛生所,診斷、婦幼、治療、藥房一應俱全,村民郝栓梅高興地説: “以前輸液都得去縣城,現在小病根本不用出村,方便多了!”

    新農村建設的生動實踐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事業是宏偉壯麗的,我們肩頭的使命也是光榮艱巨的。只要抓住機遇、銳意進取,三晉農村就有嶄新的明天。 

 
 
 相關鏈結
· 祝列克:推動經濟林産業發展就是推動新農村建設
· 專訪賈治邦:林業推進新農村建設 前景十分廣闊
· 天津市: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力爭實現四大突破
· 河南省南召縣:文明鄉風拂山鄉 促進新農村建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