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曹操高陵考古發現入選2009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14日   來源:文物局網站

    中國社會科學院1月13日在京舉辦年度考古學論壇,正式發佈“2009年度中國考古六項重大新發現”,河南省安陽縣西高穴曹操高陵名列其中。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自2002年開始舉辦,每年在全國範圍內國家文物局批准的考古發掘項目中,選出六項最為重要的考古新發現,由考古領隊介紹考古成果,權威專家進行現場點評。中國六項重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突出強調學術價值,在學術界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曹操高陵位於距安陽市約15公里的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2008年12月12日至2009年12月下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根據墓葬的形制與規模、出土遺物、石牌銘文的內容及字體、墓主骨骼的鑒定,並結合魯潛墓誌和西門豹祠等的相互位置,以及歷史文獻記載的魏武帝陵位置,確認該墓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專家在點評中認為:該墓主曹操去世和入葬的年月清楚,紀年明確,為東漢、魏晉時期墓葬的斷代提供了標尺。從墓葬無封土和出土的遺物看,魏武帝曹操的安葬完全遵照了其臨終時遺令的“不封不樹”、“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的要求,開魏晉南北朝時期薄葬制度的先河。曹操高陵,在中國喪葬制度演化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對於全面了解中國喪葬制度的演化過程具有重要作用。

    與安陽縣西高穴曹操高陵同時入選“2009年度中國考古六項重大新發現”的,還有江蘇張家港市東山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內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遺址、山東高青縣陳莊村西周遺址、陜西藍田縣五里頭北宋呂氏家族墓地、江西高安市華林宋元明時期造紙作坊遺址。

    相關鏈結:2009年度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簡介

    江蘇張家港市東山村新石器時代遺址

    遺址位於張家港市金港鎮南沙街道辦事處東山村內。2008年8~11月和2009年3~11月,南京博物院等單位對其進行了兩次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主要揭露出一處崧澤文化時期的聚落,包括房址和墓地。此外,還清理了10座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墓葬。

    據目前的發掘,崧澤文化時期,遺址的東部主要埋葬小型墓,中部為建築區,發現多座房址,遺址的西部主要埋葬大型墓。房址共5座,以F1和F2保存較好。F1為地面建築,有大面積的紅燒土倒塌堆積。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4.7、東西寬5.75米,面積約85平方米。房址四週有圓形柱洞。經初步清理,房址內出有崧澤文化早期的陶豆、罐、釜和玉玦、石斧等器物。

    崧澤文化的墓葬可分為東、西兩區。東區均埋葬小型墓,目前共清理27座。墓葬長約2.2、寬約0.8米。隨葬器物數量不等,多在10件左右。西區主要埋葬大型墓,已清理5座崧澤文化早中期高等級顯貴墓。其中M90、M91是迄今發現的崧澤文化墓葬中規模最大的兩座。M90墓口長3.05、寬1.7~1.8、深0.4米;M91墓口長3.15、寬1.76、深0.5米。M90齣土隨葬品50多件,包括5件大型石鉞、2件大型石錛、19件玉器以及26件陶器,是迄今發現的崧澤文化墓葬中隨葬品最多的一座。M90所出的一件石錐(質地為含鐵量較高的礦石)、一件礪石、一堆石英砂等,可能是一套制玉工具,表明墓主人生前握有生産玉器的大權,其身份和地位非常顯赫。該套制玉工具為深入了解和研究當時的制玉生産及工藝流程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M92是迄今發現的崧澤文化墓葬中長度最長的一座,墓口長3.3、寬1.26米。墓內隨葬有崧澤文化玉器中最長的玉璜,最大徑16.7、外圍弧度長21.5厘米,器身上鑽有五個係孔。

    東山村遺址崧澤文化早中期高等級顯貴墓群的發現,以及與小型墓埋葬區域的嚴格分離,將改變學術界以往對崧澤文化時期尤其是崧澤文化早中期社會文明化進程的認識。眾多大型墓葬的揭露和玉器的出土,奠定了東山村遺址在長江下游尤其是環太湖流域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地位,對研究沿江地區的文化內涵、太湖區和寧鎮地區史前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考古資料。

    內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遺址

    遺址坐落于赤峰市紅山區二道井子村北部的山坡上,面積約3萬平方米。2009年4月,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揭露面積達5200平方米。

    遺址堆積深厚,平均深度達8米。在遺址上發現了環壕與城墻。環壕平面大體呈橢圓形,南北長約190、東西寬約140米。環壕剖面大體呈“V”字形,口寬約11.8、底寬0.2~0.5、深約6.05米。城墻位於環壕內側,基寬9.6、存高6.2米。城墻內側堆積坡度較緩,部分房址坐落于城墻上;城墻外側坡度陡峭,與環壕內壁相連形成統一的斜面。

    發現房址149座,多為地面式建築。房址多在同一位置上下疊壓,最多可疊壓七層,推測下面的房址是上面房址的地基。房址之間多有“地面”相連,二至三間房址由“地面”相連的情況相當普遍,最多有七、八間房址連在一起。單個房址平面形狀以圓形為主,外部多附有回廊或側室。墻體多為土坯層層錯砌,保存最高者達2.1米。回廊內用土坯砌築短墻,將回廊分隔成數量不等的小隔間,個別隔間之間有門道或門洞相連,有的分佈成排柱洞。居住面一般抹有草拌泥,中部有地面灶。門道多向西南,外側有門檻,兩側置有門墩。F8位於發掘區北部,規模宏大、結構複雜,墻體存高2米,面積近110平方米,其南部發現300平方米的“地面”,疑為小型廣場。此外,發掘區南部還有四組保存較完整的由院墻、房址、窖穴構成的院落,呈南北向排列,周圍分佈有縱橫的道路。

    遺址內出土遺物以陶器、石器和骨器為主,有少量玉器及青銅器等。陶器以筒腹鬲、鼓腹鬲、罐形鼎、豆、罐、三足盤、大口尊等為大宗;石器有斧、刀、鏟、鏃、錛、餅、球、槽、臼、杵、磨盤及磨棒等;骨器有三棱長鋌鏃、錐、鏟、針、笄等;玉器有玉斧、玉環、項飾;青銅器有刀、錐以及喇叭口式耳環。

    二道井子遺址建築遺跡保存完整,是目前所見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保存極佳的“地面”為研究不同遺跡之間的共時關係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環壕、城墻、院落、房址、窖穴、道路等構成的聚落,為探索當時的聚落形態及社會組織結構提供了新的資料。多層疊壓的房址顯示該遺址存在早晚相互銜接的不同時期的聚落,由此可以考察遺址不同時期聚落形態的變化,進而復原整個遺址始建、修繕、擴建、重建直至廢棄的過程。

    山東高青縣陳莊村西周遺址

    遺址位於淄博市高青縣花溝鎮陳莊村東南,分為東、西兩部分,總面積約8~9萬平方米。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勘探和發掘。目前已發掘6500平方米,發現一座西周城址,並清理灰坑、窖穴近千座,另有夯土臺基、房基、道路和陶窯、水井及墓葬等遺跡。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較多的銅器、玉器等遺物。

    西周城址的發現是此次發掘的重要收穫之一。城址近方形,南北長200、東西寬約190多米,面積近4萬平方米。據勘探,東、北城墻保存較好,殘高約0.5~1.2米;西墻僅存中段,殘高約0.4米;南墻局部僅存墻體底部。四週壕溝皆存,溝口距地表深約2~2.5、寬約20~25、溝深2~3米。墻體頂部殘寬5、底部寬約9~10、殘高1~1.25米。皆用花土分層夯築,可見圜底的小棍夯窩。南墻中部有一城門,城內有寬約20~25米的道路通往南墻中部。經揭露,城門已被完全破壞。其餘三面城墻不見缺口。城址的時代為西周早中期,是目前魯北地區發現的第一座西周城址。

    此次發掘的另一重要收穫是發現了夯土臺基。臺基中心部位呈圓臺形,直徑5、殘高約0.7~0.8米,面積近20平方米。臺基從內向外依次為圓圈、方形、長方形及圓圈相套疊的夯築花土堆積。根據臺基形制和所處位置初步判斷,此類臺基似與祭祀有關。臺基中心部位的東北部和北部還發現兩座長方形豎穴馬坑,坑內僅有馬骨架,無馬具或馬飾件。其中XK1坑內放置6匹馬,馬頭向西南面西,分前、後兩排擺放。XK2內埋2匹馬,頭向北。

    此外,在城內東南部發現了西周時期的墓地,已清理7座。墓壙長多為3.5~5、寬2.5~3.5、深5~8米。多一棺一槨,有頭箱。M27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墓壙長6、寬3.7、深8.2米。棺槨保存較好,頭向東北。陶、銅器置於頭箱內。出有銅鼎、簋、觚、爵、甗、尊、卣、盉、盤等,陶鬲、罐,以及少量玉器和海貝串飾。M18齣土銅器多為殘片,器形有簋、觥、甗、卣、觚、戈等。其中銅鼎、簋、觥、甗、卣上有“豐般作文祖甲齊公尊彝”等內容的銘文。“齊公”銘文為山東第一次發現,對研究齊國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該遺址還出有一件殘存刻辭的周代卜甲殘片,這是目前山東地區首次發現西周刻辭卜甲。

    陳莊遺址從已取得的階段性發掘成果看,已在許多方面填補了山東地區周代考古的空白,對研究早期齊文化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河南安陽縣西高穴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位於距安陽市約15公里的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2008年12月12日至2009年12月下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發掘。發掘共清理了兩座墓葬,編號為一號墓、二號墓。

    二號墓坐西朝東,方向110度。斜坡墓道,墓壙平面呈前寬後窄的梯形,長18、寬19.5~22米,佔地面積約740平方米。墓門寬1.95、高3.02米,磚券頂。有石門,石門外有三層封門磚封閉。墓室為磚室,分前、後兩室,並均有南北兩側室。前室近方形,四角攢尖頂;南側室平面為長方形,弧形券頂;北側室平面也為長方形,四角攢尖頂。後室為四角攢尖頂,南北兩側室均為弧形券頂。墓室青石鋪地,四個側室有石門封閉。從所出墓門殘塊看,部分墓門上應有精美的石刻畫像,內容有“神獸”、“七女復仇”、“宋王車”、“文王十子”等。墓內共發現3個個體的人頭骨,其中2個女性頭骨位於後室,男性頭骨位於前室門道處。經鑒定,男性為60歲左右;女性分別為50歲左右和20歲左右。

    該墓雖被多次盜掘,但是仍出土了一批遺物。據初步統計,可復原者約250余件。種類有青石圭、璧等禮器;鐵甲、劍、鏃、弩機構件等兵器;銅蓋弓帽、傘帽、鈴和煤精石虎雕等車馬雜器;陶硯,石枕,銅帶鉤、帶扣、鋪首、釵、環、帽釘,銀帶扣、鋪首、飾件,鐵帳構件、鏡、削等用具;玉珠、水晶珠、瑪瑙珠、玉佩等裝飾品;灶、耳杯、盤、壺、罐、托盤、盆等陶瓷器;以及刻銘石牌59塊。刻銘石牌一類為圭形,其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銘文;另一類為六邊形,其銘文內容為隨葬物品的名稱和數量,如“黃綾袍錦領袖一”、“丹綃襜襦一”、“鏡臺一”、“書案一”、“渠枕一”等。刻銘的字體絕大多數是漢隸,俗稱“八分體”,字體規整,遒勁有力。根據墓葬的形制與規模、出土遺物、石牌銘文的內容及字體、墓主骨骼的鑒定,並結合魯潛墓誌和西門豹祠等的相互位置,以及歷史文獻記載的魏武帝陵位置,確認該墓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

    該墓主曹操去世和入葬的年月清楚,紀年明確,為東漢、魏晉時期墓葬的斷代提供了標尺。從墓葬無封土和出土的遺物看,魏武帝曹操的安葬完全遵照了其臨終時遺令的“不封不樹”、“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的要求,開魏晉南北朝時期薄葬制度的先河。曹操高陵,在中國喪葬制度演化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對於全面了解中國喪葬制度的演化過程具有重要作用。

    陜西藍田縣五里頭北宋呂氏家族墓地

    2006年3月~2009年12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對藍田縣五里頭村北宋呂氏家族墓地進行了調查、測繪、勘探及發掘。共清理墓葬29座(成人墓葬20座、嬰幼兒墓葬9座)和東、西、北三側圍溝各一處,調查勘探家廟遺址一座。出土遺物700余件組,磚、石墓誌銘24合。

    墓地東、西、北部均有圍溝環繞,形成長321、寬273米南部敞開的南北向長方形墓園。墓葬群位於墓園正中偏北,墓地中軸延長線正南500米處為呂氏家廟“呂氏莊閣雲寺”故址。墓葬排列脈絡清晰,中軸線上自南向北縱向貫魚式為長子長孫系列,橫向則按輩份分排佈置。墓地使用時間為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至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共計埋葬五代呂氏族人。

    墓葬皆為豎井墓道、土洞墓室,坐北朝南,深7.5~15.5米。形制有單室、前後雙室、並列雙室、單前室雙後室、主室帶側室五種,頂部近平或略拱。其中有3座墓葬主室上部縱向疊置1~2個空墓穴,應屬防盜掘設施。葬具及人骨已朽,死者基本為仰身直肢斂于棺槨中。

    隨葬器物置於槨外四週、棺槨間及棺槨頂上,種類有瓷、陶、石、鐵、銅、錫、銀、金、漆及珠貝類。其中瓷器數量多、品相好,以耀窯産品為主,兼有景德鎮湖田窯、定窯、建窯産品。石器以當地驪山石打造,色澤青灰、做工精細,極具地域特點。主要器形為茶具、香具。各類石、陶硯臺是隨葬遺物的又一特色,其中安徽歙縣的長眉子硯、山西新絳澄泥魚肚白硯均屬文房用具之精品。

    通過對呂氏家族墓地的發掘,較完整地揭示了北宋呂氏家族墓地全貌,為研究北宋家族墓地的構成提供了寶貴資料。出土的眾多墓誌銘文確定了大部分墓葬主人的名諱身份,以此為依據,可排列出家族成員墓穴的分佈次序,這對研究北宋家族墓葬禮制提供了重要線索。出土墓誌內容豐富,為研究北宋官制、科考制度以及河南汲郡呂氏家族起源、分支、遷徙和定居陜西藍田後的家族發展譜係、延續脈絡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呂大臨墓葬雖早年被盜,墓誌遺失,但有證據顯示其墓葬位置亦可基本確定,這對研究中國考古學史亦具有重要意義。

    江西高安市華林宋元明時期造紙作坊遺址

    遺址位於高安市華林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東溪行政村的周嶺自然村。2009年10~12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安市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隊,對華林造紙作坊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發掘面積700多平方米。

    除在石腦頭溪兩岸清理7座舂打竹麻的水碓外,還在福紙廟作坊發掘區揭露出宋代的漚竹麻坑、陶引水管和燒灰料的灰坑;元代的漚竹麻坑和抄紙坊;明代的漚竹麻坑和燒灰料的灰坑、蒸煮竹麻的大片燒土塊、曬料與拌灰的工作臺、堆放石灰的混砂土以及漚竹麻坑的尾砂坑等與古代造紙工藝有關的遺跡。此外,還有一些擋土墻、排水溝和柱洞、柱礎等房屋遺跡。其中宋代漚竹麻坑(H7)為不規則長方形土坑,南北長4.2、東西寬2.1、深0.3米。東壁較清楚,南、西、北面遭到部分破壞。H7應是遺址中最早的漚竹麻坑遺跡。元代漚竹麻坑(H3)僅殘余一段半月形的石砌坑壁。但從所處位置分析,H3是在宋代漚竹麻坑H7的基礎上加以改建和擴建形成的。明代漚竹麻坑(F1)為長方形石砌水池,長11.45、寬1.53、深0.5米。水池被石墻分隔為南段和北段,但有水溝相通。

    1號水碓呈南北向。水車池用石塊壘砌,長方形,內空長2.7、寬1.9米。東側和西側邊墻的最上一層是麻石質長條形石梁,中間相對處留有一承放水車輪軸的卯窩;南墻的最上一層也是麻石質長條形石梁,留有兩組承裝碓桿的榫卯,説明這處水碓是一車帶兩碓桿的結構。1號水碓據最底層出土遺物,其廢棄時代可能為明代中晚期。7座水碓的大小和佈局基本相同。但在工作間正對碓桿位置、承接碓頭打擊的部位,結構可分為三類:1號與3號水碓是安放1個石臼和1塊帶有凹窩的長方形石板;2號水碓安放的是兩個石臼;4~7號水碓則安放2塊石板。帶石板類型的水碓專門用於造紙。而1、3號兩個安放1個石臼、1塊石板的水碓,其用途為加工糧食或紙漿。

    華林造紙作坊遺址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處造竹紙的作坊遺址。它的發現,對探討造紙術的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發掘出的明代造紙作坊遺跡,基本上反映了從伐竹到制漿的造紙工藝流程,可再現《天工開物》中“造竹紙”之“新竹漂塘”和“煮楻足火”的情景。這為研究明代中國南方先進的竹紙製造工藝及探尋明代西山造紙官局所轄紙廠的生産情況提供了重要資料。

    參考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創始於2002年,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承辦的新世紀中國考古學術講壇,是中國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臺、重大考古發現的展示舞臺和考古新進展的學術講臺,旨在促進學術交流,推動新世紀中國考古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相關鏈結
· 安陽曹操陵發掘單位:論證結果綜合多方專家意見
· 河南安陽“曹操高陵”引發各界關注
· 河南安陽縣發現的東漢大墓經考證確定為曹操高陵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