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月18日),“生態城市中國行——重慶站”活動在重慶舉行,國內外200多名專家和從業人員匯聚山城,就“大山大水、生態人文”的主題進行交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副市長淩月明出席活動,併為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西部分院揭牌。
“生態城市中國行”活動是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倡導,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與地方政府聯合主辦的一個系列活動。活動通過不定期在國內生態城範例城市巡迴舉辦,促進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理念在全國推廣。自2009年啟動以來,“生態城市中國行”先後在唐山、長沙等地舉辦,今年是“生態城市中國行”活動首次在西部地區舉行。
淩月明在致辭仲介紹了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説,一個城市是否有動力,關鍵在於産業;城市是否有活力,關鍵在於人氣。近年來,重慶堅持走以民生為導向的科學發展道路,積極推行“五個重慶”,出臺“民生十條”、“共富十二條”等政策,經濟社會發展很快,城鄉生態體系有了明顯改善。重慶如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實現經濟建設、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希望各方專家為重慶規劃建設建言獻策,助推重慶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
仇保興作了《重建微循環——生態城設計的基本原則》的主題演講。他指出,我國城鎮化已經進入中後期的特殊階段,這個階段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重建“微循環”。城市管理者應拋棄初期廣為流行的疾風暴雨式“大開大發”、“大拆大建”,轉而推行以“微降解、微能源、微衝擊、微更生、微交通、微綠地、微調控”等為重點的城市微循環體系重建工作,這將成為城市轉型、生態城和城市住宅規劃建設的新原則。
來自國內外的規劃專家表示,建設生態城不僅是科學技術的應用,還應努力成為改變人們行為意識的一種嘗試。目前重慶推進的“五個重慶”建設,與建設生態城的內涵高度一致。在建設生態城方面,重慶已經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