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減負” 保護古都風貌
“發展新城將有力地疏導中心城的部分職能與人口;而隨著中心城總體規模的控制,北京古都的風貌才能真正得到整體保護。兩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黃艷説。
在1088平方公里中心城中,舊城被列為整體保護的地區。對於舊城,今後要嚴格控制地上建築規模,同時降低人口規模,到2020年,規劃常住人口90萬。
保護並非一成不變。黃艷説,在整合歷史文化資源,實施整體保護,嚴格控制建築高度,保持傳統空間形態的同時,今後對於舊城還要因地制宜,改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適應現代化生活需求。
按照《中心城控規》,北京嚴格控制舊城地上建築規模,不再增加建築規模,同時鼓勵舊城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而這也意味著,今後舊城地上建築規模將嚴格控制,即使是舊房翻建也只能保持原有規模。
同時按照規劃,未來十五年內,中心城道路總用地192平方公里,比現狀多了88.5平方公里,規劃道路總長度4764公里,道路網密度達到4.4公里/平方公里。雖然道路建設的重點,在加密路網,但中心城解決交通的出口還在於發展公共交通。
中心城公共綠地要由現狀59平方公里達到123平方公里,還要搬遷改造72個、總佔地面積約為138公頃的“城中村”。此外,15年內,還要逐步搬遷整治五環路內危險品生産、儲存、經營單位。
預計到2020年,軌道交通運營線路要覆蓋中心建成區面積6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由現在6.6平方米達到14.5平方米,與11個新城一起構建起人們的“宜居”家園。
不再簡單追求GDP區縣功能“因地制宜”
——區縣功能定位
2005年5月,在國務院批復後的第4個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區縣功能定位及評價指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作為新《總規》的落實措施正式發佈。
根據北京城市未來發展的定位,按照“兩軸—兩帶—多中心”的城市空間結構,《指導意見》把北京分成了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四類。
北京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區縣功能定位主要是根據區域發展特徵、資源稟賦及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劃分,在“因地制宜”的同時,也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了各區縣的可持續發展。
《指導意見》中,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主要包括東城、西城、崇文、宣武以及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8個“中心城區”,該區域內將主要發展金融、保險、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以及以中關村、CBD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與商務中心區。
在被劃入城市功能拓展區後,石景山原來重工業基地的區域定位已需改變。隨著首鋼等一批重工業項目的陸續開遷,石景山也開始著手打造集休閒、娛樂、數碼動漫、會展、購物和商務辦公等功能為一體的首都休閒娛樂中心區。
作為奧運會場館主要所在地的朝陽區,先前的化工、機械製造等産業因為不符合新的區縣功能定位,也將被主動淘汰。而其原本的汽車工業,也同樣將搬到“城市發展新區”中的順義、亦莊進行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