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九、科技投入與科技基礎條件平臺

  科技投入和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是科技創新的物質基礎,是科技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今天的科技投入,就是對未來國家競爭力的投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投入不斷增長,但與我國科技事業的大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需求相比,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相比,我國科技投入的總量和強度仍顯不足,投入結構不盡合理,科技基礎條件薄弱。當今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都把增加科技投入作為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戰略舉措。我國必須審時度勢,從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出發,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為完成本綱要提出的各項重大任務提供必要的保障。

  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

  充分發揮政府在投入中的引導作用,通過財政直接投入、稅收優惠等多種財政投入方式,增強政府投入調動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的能力。國家財政投入主要用於支持市場機制不能有效解決的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動,並引導企業和全社會的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的要求,在編制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分配時,都要體現法定增長的要求,保證科技經費的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科技投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要結合國家財力情況,統籌安排規劃實施所需經費,切實保障重大專項的順利實施。國家繼續加強對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在中央和地方建設投資中作為重點予以支持。在政府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時,強化企業科技投入主體的地位。總之,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使我國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到2010年達到2%,到2020年達到2.5%以上。

  2.調整和優化投入結構,提高科技經費使用效益

  加強對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以及科技基礎條件和科學技術普及的支持。合理安排科研機構(基地)正常運轉經費、科研項目經費、科技基礎條件經費等的比例,加大對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的穩定投入力度,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建立和完善適應科學研究規律和科技工作特點的科技經費管理制度,按照國家預算管理的規定,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國家科技計劃管理的公開性、透明度和公正性,逐步建立財政科技經費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建立健全相應的評估和監督管理機制。

  3.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

  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是在信息、網絡等技術支撐下,由研究實驗基地、大型科學設施和儀器裝備、科學數據與信息、自然科技資源等組成,通過有效配置和共享,服務於全社會科技創新的支撐體系。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重點是:

  國家研究實驗基地。根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和具有我國特色和優勢的領域,主要依託國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建設若干隊伍強、水平高、學科綜合交叉的國家實驗室和其他科學研究實驗基地。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不斷提高其運行和管理的整體水平。構建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臺站網絡體系。

  大型科學工程和設施。重視科學儀器與設備對科學研究的作用,加強科學儀器設備及檢測技術的自主研究開發。建設若干大型科學工程和基礎設施,包括在高性能計算、大型空氣動力研究試驗和極端條件下進行科學實驗等方面的大科學工程或大型基礎設施。推進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設施的共享與建設,逐步形成全國性的共享網絡。

  科學數據與信息平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設基於科技條件資源信息化的數字科技平臺,促進科學數據與文獻資源的共享,構建網絡科研環境,面向全社會提供服務,推動科學研究手段、方式的變革。

  自然科技資源服務平臺。建立完備的植物、動物種質資源,微生物菌種和人類遺傳資源,以及實驗材料,標本、岩礦化石等自然科技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

  國家標準、計量和檢測技術體系。研究制定高精確度和高穩定性的計量基標準和標準物質體系,以及重點領域的技術標準,完善檢測實驗室體系、認證認可體系及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

  4.建立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共享機制

  建立有效的共享制度和機制是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取得成效的關鍵和前提。根據“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則,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制定各類科技資源的標準規範,建立促進科技資源共享的政策法規體系。針對不同類型科技條件資源的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共享模式,打破當前條塊分割、相互封閉、重復分散的格局。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