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承諾]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快供銷合作社經營網絡改造和城市商業網點向農村延伸。——“十一五”規劃綱要第二篇第四章
積極發展農産品、農業生産資料和消費品連鎖經營,建立以集中採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改善農村市場環境。——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
[基層調查]2005年2月起,商務部開始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力爭3年在全國建成25萬家農村超市(標準化農家店),覆蓋全國50%行政村和70%鄉鎮。截至2005年底,全國有1150家流通企業在777個縣市進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目前已新建和改造7萬個標準化農家店。在湖北農村經營得如火如荼的富迪超市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家。
五
富迪超市讓莊稼人從錢袋裏掏出快樂
■記者 袁志國
湖北富迪超市第一個“農家店”下鄉時,其擁擠、熱鬧的程度猶如“春運時的火車站”;高峰期,富迪同一天有5家“農家店”開業。往日城市中獨有的景象,卻在今天的江漢平原農村出現了。正如富迪公司董事長李俊明所言,超市下鄉實現了農民和城市居民在相同的時間、以相同的價格、享受相同質量的商品和服務。隨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展開,超市正成為新農村的一道繽紛風景。
第一個“農家店”幾乎被搶購的村民擠破門
2002年,李俊明異常煩惱。自己17年摸爬滾打幹出來的家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這一年,“武商”、“中商”和“中百”等國內商業大鱷開始佈局仙桃。雖然富迪超市當時在仙桃城區已開辦20多家分店,但面對這些大鱷,作為區域連鎖的富迪能站住腳跟嗎?“無論從哪方面看,我都無法與這些大鱷抗衡。在他們面前,自己是名副其實的弱者,必須承認城市是他們的天下。”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李俊明在低頭、退步之間,找到了一片新的天地,他決定避人鋒芒,退而將重點轉向農村消費市場。這個方案提出後,在富迪管理層引起了激烈爭論,李俊明表明了自己的觀點:“第一,國家正在進行取消農業稅試點,農民的消費力將有所提升;第二,一些農村成為假冒偽劣商品的重災區,農民渴望買到放心商品;同時,巨鱷們還沒時間來顧及農村消費市場,所以我們應該搶佔先機在農村進行嘗試。”
早在2000年12月18日,離仙桃城區40多公里的楊林尾鎮迎來了一個難忘的日子。在這裡,富迪的第一個“農家店”一開張,數百人涌進了這個營業面積只有150平方米的超市。富迪辦公室主任徐和平説:“當天的盛況完全出人意料。貨架上的商品很快被搶購一空,從配送中心緊急調運來的東西還沒擺上貨架也被搶購一空,超市提前關門後,地上都是村民們擠掉的套鞋、斗笠。當天的營業收入達14.5萬元。”
超市下鄉如此火,説明農村的現有消費需求並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富迪公司從中得到啟發,他們迅速提出在江漢平原實現“無縫隙覆蓋”。此後一段時間,富迪公司平均每7天開一家新超市。到目前,該公司共有170余家超市,遍佈江漢平原絕大部分縣市,其中開在鄉鎮和村裏的有80多家,經營狀況良好,沒有一家虧損,平均每1000平方米純利潤在10萬元以上。去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而鄉村超市佔了其中的70%份額;富迪公司的員工近6000人,其中就地吸收的農民員工有4500多人。富迪超市已成為江漢平原最大的鄉鎮連鎖超市經營公司,這些“農家店”正在深刻改變農村的商業生態和農民的生活。
超市刷新了鄉里人的日子
過去超市只在城市,農民要享受超市購物,不得不奔波幾十上百公里往城裏跑。現在,富迪的鄉村超市和城市一樣,營業時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9點半,環境既寬敞又漂亮,是鄉村最熱鬧的好去處。
富迪超市進入監利縣朱河鎮之前,該鎮電影院長期閒置,破敗不堪,如何處置早就名不副實的電影院一直是鎮領導的一塊“心病”。富迪將其改造成“朱河購物廣場”後,“電影院”煥發了生機,超市周圍吸引了大批專賣店和美容店,使這塊地的租價由原來每平方米不足200元上升到1200元。半月談記者在仙桃彭場鎮採訪時,三聯村農民王柏海高興地説:“我現在基本3天來逛一次超市,給小孫子買牛奶和糖果。雖然家旁邊有小賣鋪,但在這買得放心,而且這離家也不遠。”
在仙桃市胡場鎮富迪超市,五號村農民鄭西清告訴記者:“鄉下有了超市我們都很高興,這和城裏的超市沒什麼兩樣,想逛超市不用像以前那樣非得進城了。”目前,富迪公司的總營業面積達到14萬多平方米,經營品種包括日用品、醫藥品、生鮮商品及農資商品近2萬個品種。農村市場缺什麼,農民想要什麼,他們就組織進什麼,銷什麼。為滿足農民購買放心藥品的需求,他們引進了醫藥專櫃;為滿足農民就近購買生産資料的需求,他們增開農資專賣店,提供超市訂購、送貨上門等多種服務方式;為滿足農村婚嫁喜禮消費的需求,他們引入電訊和珠寶超市。
據了解,富迪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推行統一管理、統一配送、統一採購和統一標識的經營模式,商品直接來自信譽和質量有保障的生産廠家,消除了農民就近購物“不方便、不安全、不實惠”的顧慮。現在,曾經深受假冒偽劣商品之害的農民兄弟,在超市裏還學會了看商標識別真假,查生産日期判斷是否變質,進行價格比較看是否物美價廉。
“超市+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更是興了農業,富了農民。目前,富迪公司已建起了21個專業生産基地和50多個專業生産合作社,並在超市所覆蓋的鄉鎮廣設農産品收購點,實現農産品進城。仙桃郭河鎮養雞戶邱保新在與富迪合作前,養雞規模只有500隻,合作後,養雞規模一年大過一年,明年可望達到40萬隻。
面臨複雜環境的鄉村市場工程期待政府的支持
隨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鋪開,富迪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然而,風風光光的背後,李俊明有一肚子難咽的苦水。
2004年12月18日,富迪公司的監利縣新溝店開業。因為超市將對當地個體工商戶構成衝擊,當地200多人一大早就封堵了店門,高喊“趕走仙桃佬,趕走富迪!”儘管派出所出面干預,還是有不少人涌進店裏大聲叫罵,有11個老人甚至躺在地上不肯出門。李俊明感嘆説,在監利開店幾乎是開一個堵一個。
來自一些政府管理部門的“特殊關照”使富迪更難以招架。富迪公司的有關負責人對半月談記者説,富迪在仙桃開一家店只需辦9個證,花費150到300元,在當地工商部門備案就可以開業。但在某些地方,一些政府部門對連鎖企業跨區域發展缺乏認識,把連鎖企業下屬網點視同獨立核算門店對待,每開一個店都必須進行行政審批,一個證照要花近2000元,還不一定及時辦。有時新店開業的內部準備工作全部就緒,就因為證照遲遲辦不下來,而不得不延期開業。各種名目的收費項目,如砌墻費、散裝水泥費、防空費等讓人聞所未聞……
諸多痛苦經歷使李俊明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超市下鄉如何加速與當地社會的融合,最大限度地減輕發展的阻力。他們從農村鄰里糾紛吵架勸架中得到啟示,開始嘗試在本地聘請有正義感、交際能力強、認同富迪且德高望重的人士擔任“外圍店長”,每月800元的工資,並配發手機和摩托車,由他們去處理這些外圍事務。“要衝破農村這張網很難,光靠企業去衝説不定就成了‘先烈’”,李俊明認真地説,“希望國家能把‘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變為政府責任,把搞好超市下鄉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為超市下鄉完善政策,打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