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記者張建平 董峻) 7月1日,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正式通車。胡錦濤總書記在青藏鐵路通車慶祝大會上講話時指出,這一成功實踐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不斷創造非凡的業績,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這是一條穿越塵封的歷史、凝聚了幾代中國人期盼與夢想的希望之路。“有崑崙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美國現代旅行家保羅·泰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遊歷中國》一書中如此斷言。然而,僅僅過去20多年,中國人就在被譽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一流高原鐵路,完成了人類鐵路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我國唯一不通鐵路的自治區,從此實現“零”的突破。青藏鐵路跨越“世界屋脊”,橫跨崑崙、唐古拉、念青唐古拉一座座高山,穿越長江、黃河,將冰山雪峰、荒原大漠相連,完成了人類鐵路建設史上亙古未有的穿越。
這是一條縱橫南北、源源不斷為雪域高原輸送新鮮血液的開發之路。長期以來,由於自身生産能力低下和運輸成本高,在拉薩100元的購買力只相當於內地的54元。青藏鐵路開通後,預計四分之三左右的貨運量將由鐵路承擔。如此,將大大降低進出藏物資運輸成本,減少西藏居民的消費支出,提高實際生活水平;西藏的高原特色生物、綠色飲料業、藏醫藥業、農畜産品加工業和民族手工業等高原特色産業都將大大受益,大批獨具特色的高原産品將通過青藏鐵路源源不斷向外輸出。人流、物流、信息流都將因此加速,西藏經濟將從供給型、輸血型向市場型、造血型進行質的飛躍。
這是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會讓高原的天更藍、草更綠、雪山更潔白的生態保護之路。青藏鐵路開通運營後,可以將西北地區豐富的天然氣、石油液化氣等清潔能源通過經濟、便捷的通道運進西藏,促進當地能源結構改變,減輕對木材等能源的依賴,從而有利於保護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提高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青藏鐵路從北到南,穿越三江源、可可西裏、羌塘草原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萬建設大軍自始至終珍愛這裡的一草一木,投資15億元保護環境,成為中國鐵路交通史上的環保典範。他們設置了33個野生動物通道,成功開展大面積草皮移植和種草,使沿線凍土、植被、濕地環境、自然景觀、江河水質和野生動物遷徙條件得到有效保護,鐵路建設對沿線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降到最低。
這是一條風景如畫,充滿神奇、聖潔、激情的旅遊觀光之路。曾幾何時,雪山、草地、美麗的寺廟,可可西裏、唐古拉山、沱沱河……它們是那麼遙遠。“坐汽車太累,坐飛機太貴。”內地人到西藏、西藏人到內地,旅遊對許多人來説都是夢想。如今不一樣了。從格爾木南山口火車站南行,有“亞洲脊柱”“龍脈之祖”之稱的崑崙山、“六月飛雪”的玉珠峰、中國最大“無人區”可可西裏、長江源頭沱沱河、世界鐵路最高點的唐古拉山、當雄大草原、水霧氤氳的羊八井地熱帶……青藏鐵路沿線,雪山巍峨,河流縱橫,草原茫茫,湖泊遍佈。一路驚艷的風景,怎能不讓人心馳神往?
這是一條自強不息、發憤圖強的自主創新之路。半個世紀的勘查觀測,5年的建設大會戰,青藏鐵路成功穿越了世界上最複雜的凍土區,不少凍土工程措施都是國內外首創,堪稱“世界凍土工程博物館”。俄羅斯鐵道運輸勘察設計院著名凍土專家瓦連金博士説:“青藏鐵路採取保護凍土的設計原則是完全正確的,主要工程措施可靠,能夠保證安全穩定。”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著名凍土專家T·文森教授説:“青藏鐵路是二十一世紀工程建設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這一事實再一次充分説明,中華民族是富有創造精神的民族,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技實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我們就一定能夠為世界科技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這是一條以人為本、努力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的奉獻之路。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精神支撐。青藏鐵路建設者表現出來的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精神,就是這種偉大精神的生動體現。“風火山精神”“唐古拉精神”“鋪架精神”“尖兵精神”……開工5年來,10萬建設大軍培育出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青藏鐵路精神——“挑戰極限,勇創一流”:以不畏艱險的英雄氣概和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克服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在“生命禁區”挑戰生理心理極限,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難題;以敢於超越前人的大智大勇,開拓創新,制定一流工作標準,實施一流工程管理,創造一流施工質量,採用一流技術裝備,培養一流建設隊伍,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
“天路”,西藏各族人民用這個聖潔的字眼稱謂他們心中的青藏鐵路。“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