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解讀:3.6億人的2010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02日   來源:人民日報

    近期,《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經國務院批准實施——

    政策保障機制逐步健全

    ●“十一五”期間,將逐步建立健全六個方面的保障機制:國家政策扶持機制、金融服務支持機制、企業發展激勵機制、資源合理開發機制、政府協調服務機制和規劃有效實施機制。

    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地區迎來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發展質量最好、百姓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

    初步統計,“十五”期間,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和其他預算內財力性投入總量累計達7212億元。其中長期建設國債投入2758億元,佔全國總投入的43%。但是,我國現在還有兩部分人口的60%在西部地區,即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口和低收入的人口。

    《規劃》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把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持續穩定提高上這就是最大的實惠。

    加快西部大開發,需要一個立體配套的政策體系。六大保障機制將在“十一五”期間逐步建立健全。

    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重點支持尚未實現“兩基”的西部農村地區,新建和改擴建農村寄宿制學校;實施中西部農村初中改造工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工程;農村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工程;西部科普工程等。

    西部百姓將要得到的實惠,首先是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要有明顯提高,人均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與東中部地區的差距逐步縮小。

    教育方面,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兩免一補”;擴大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覆蓋面;加大掃盲力度;支持高等學校辦好一批重點專業和學科;加強對應屆中學畢業生就業前職業技能培訓。

    縣、鄉、村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落實經費保障;以中西部地區鄉鎮衛生院為重點,同步建設醫院、婦幼保健機構、縣中醫院(民族醫院);控制重大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和人畜共患疾病;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加強農村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等。

    村村通廣播電視;農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鄉鎮綜合文化站等基層文化設施齊全,推進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搶救性文物保護、重大文化自然遺産保護設施建設。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推進成渝、關中—天水、環北部灣(廣西)等重點經濟帶加快發展。鼓勵南貴昆、呼包銀、蘭(州)西(寧)加快形成有特色的城市帶。

    提高西部城鄉居民的實惠,關鍵體現在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年內年增長都達到6%以上。

    收入的增長,取決於特色優勢産業和重點區域能否加快發展。西部地區重點發展的産業包括:能源及化學工業、優質礦産資源開採及加工、特色農副産品生産加工、重大裝備製造、高技術産業和旅遊業。以旅遊業為例,絲綢之路、香格里拉、長江三峽、青藏高原、川黔渝、滇桂民族風情熱帶風光邊境旅遊區將漸成規模。

    生産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

    ●建設通鄉(鎮)瀝青(水泥)路11萬公里,加快建制村公路建設。建成“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西部地區路段和西部開發8條幹線公路。

    在城市,道路交通綜合運輸網絡將基本形成,繼續新開工並建成一批公路、鐵路、民航、內河航運、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領域重大工程。

    在農村,“油路到鄉”、“公路到村”要基本實現;農村“水(人畜飲水安全)、氣(沼氣入戶)、路(農村公路)、電(無電村通電)”等設施達到新水平,主要包括新增公路通車里程20萬公里,建設農村通鄉瀝青(水泥)路11萬公里,鐵路路網總規模達到3.5萬公里,灌溉用水總量實現零增長;新增農村水電裝機1100萬千瓦。

    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面積的比例下降2%,治理“三化”草原1.1億公頃,國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區森林覆蓋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左右。(採訪人:人民日報記者 朱劍紅;解讀人:國務院西部開發辦新聞發言人 杜平)

 
 
 相關鏈結
· 發展改革委:西部城鎮化率2006年提高到35%左右
· 我國西部重點區域發展將按基礎潛力等分五類推進
· 代表委員議政錄:解放思想迎接西部大開發新階段
· 青藏鐵路等70項國家重點工程6年累計投入1萬多億
· 西部大開發戰略向縱深推進
· 經濟社會發展述評:西部大開發戰略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