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艱辛探索,30年與時俱進。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1978年,國門初開。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湯姆斯·默菲率團訪華,提出可以和中方建立一個合資經營企業。默菲在介紹什麼是合資經營企業時,打了個比方:“説得通俗一點,合資經營就好比‘結婚’,建立一個共同的‘家庭’。”
對方是大資本家,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怎麼能同他們“結婚”?——參與會談的中方有關負責人覺得默菲的話既新鮮又有趣,“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舊觀念的束縛,往往會扼殺創造力的萌芽。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鄧小平30年前這段振聾發聵的講話,至今讓人震撼。
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正確的思想路線,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最突出的貢獻之一。“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中國的發展和繁榮。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繼續解放思想,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閆建琪説。
1980年12月11日,一個叫章華妹的19歲小姑娘,從溫州鼓樓工商所領到了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成為中國第一個工商個體戶。
此後不久,全國出現了蔚為壯觀的“個體戶現象”。賣大碗茶的、運煤球的、開小飯館的、賣服裝的、修自行車的、裝裱字畫的……目前,私營企業已佔中國法人企業的60%以上,創造了中國GDP增量的約60%。
“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這是新時期最深刻的思想解放之一,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當時,這可謂是“‘石破天驚’的做法。”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説,“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發展。”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豐富、生動的改革開放實踐,推動中國共産黨圍繞這三大基本命題不斷進行新思索、作出新回答。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重大戰略思想,分別解決了我國既要堅持社會主義又要根據時代條件和人民願望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堅持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性質、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問題;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目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的問題,實現了黨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
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30年思想解放最重要、最根本的收穫。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重大戰略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緊密結合的産物。它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理論層面的重要收穫,也是中國人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創造性的繼承、豐富和發展。”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謝春濤説。
思想大解放,極大地解放了作為社會生活主體的人,進而極大地激發出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如同一根神奇的魔棒,點化出一個絢麗斑斕、多元包容、充滿生機的新時代——
今天的中國,創造得到尊重,權益受到保護,不同的觀點可以交鋒。流行與古典,現代科技與傳統技藝,網絡語匯與正統觀念,張揚個性與內斂含蓄……不同的思維習慣、利益取捨、行為方式,和諧並存、彼此包容。一幅幅生生不息的和諧畫卷,展現出社會主義中國蓬勃的活力和旺盛的生機。
“城市越來越大,汽車越來越多,會講英語的人越來越多……”談起中國這些年的變化,加拿大DPA工業有限公司總裁韋恩·麥克金農用了一連串的“越來越”。
“我還注意到一個小小的但很重要的變化,無論在大街上、商場裏,還是在飯店、賓館,中國人的笑臉越來越多。”這位曾做過律師的商人如是説。
從1921年中國共産黨誕生,為贏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中國人民進行了近30年的不屈奮鬥。
從1949年新中國建立,圍繞鞏固、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黨帶領人民進行了近30年艱辛探索。
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帶領人民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過30年的奮發進取,一個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中國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
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再經過30年、5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不懈努力,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上再創新的輝煌。
這就是30年改革開放給出的歷史結論。
12月16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人們參觀“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圖片展”。由中國駐歐盟使團主辦的“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圖片展”當日在布魯塞爾舉行,吸引了來自比利時、歐盟機構的友好人士以及旅比華僑華人等約400人參觀。 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 攝
國際政要和海外媒體對中國改革開放予以高度評價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一些國際政要從不同角度予以高度評價。
“中國自1978年以來的變化令人驚奇……中國經濟正在為人們提供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比以往更好的生活方式。”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 >>詳細
10月11日,華燈初上,高樓林立的深圳市中心車水馬龍,流光溢彩。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設立的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一直被看作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從1980年國家批准設立經濟特區以來,“深圳速度”已經成為人們的一個習慣用語。在短暫的28年間,深圳從一個人口只有3萬人的邊陲小漁村發展到人口過千萬的現代大都市,城區面積也從最初的3平方公里擴大到了700多平方公里,GDP也從1979年的1.79億元增長到了2007年的6700多億元,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深圳目前已經成長為中國內地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高新技術産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以及文化産業是其四大支柱産業。此外,作為中國主要的外貿口岸,深圳進出口總額連續10多年位居大中城市第一。2007年,深圳人均GDP達到10628美元,成為內地首個人均GDP過萬美元的城市。新華社記者 任勇 攝
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特稿:新起點·新挑戰·新突破
2008年11月初,一個名為“改革之星——影響中國改革30年30人”的評選活動在北京舉行,91歲高齡的袁庚名列其中。改革開放之初,袁庚在深圳一手創辦起蛇口工業區,他們喊出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是當時最響亮的口號。 >>詳細
人民日報: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對世界的吸引力之一,就是這30年改革的成敗,關係到一個新型社會形態社會制度的興衰。這30年,橫跨了兩個不同尋常的世紀——剛剛過去的20世紀,恰是社會主義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轟轟烈烈到遭受挫折,又煥發生機的世紀。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個世紀,又正是資本主義制度在不斷發生的危機中自我審視,社會主義重新引起世界矚目的世紀。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