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開啟治水惠民新時代—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四大亮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7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開啟治水惠民新時代
——解讀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四大亮點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記者車玉明、姚潤豐)9日閉幕的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召開的水利工作會議。會議明確提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是事關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這次會議對事關經濟發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水問題作出安排部署,出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

    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全面發力

    亮點: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提出,突出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在繼續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時,加快推進防洪重點薄弱環節建設,繼續推進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設,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鞏固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加快山洪災害防治,加快抗旱水源建設,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從整體上提高抗禦洪澇災害能力和水平。

    背景:從2007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到2010年西南五省區特大春旱,從2008年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到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從江西唱凱堤潰堤到每年汛期數座小水庫垮壩,頻發多發的極端天氣事件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頻發,洪澇與乾旱交互的威脅或將成為常態,而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不可估量。

    解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大,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我國增強防災減災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防禦洪澇災害所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完成5000條左右200至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務。到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壩高10米以上且總庫容20萬立方米以上、水庫潰壩後對下游防洪安全有重大影響的重點小Ⅱ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其餘小Ⅱ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用5年時間基本解決山洪地質災害防治的突出問題。加快建設一批規模合理、標準適度的抗旱應急水源工程,提高應對特大乾旱、持續乾旱和突發水安全事件的能力。

    民生水利的陽光普照億萬群眾

    亮點: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指出,堅持民生優先,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促進水利發展更好服務於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堅持把水利建設投資優先投向與人民群眾生活生産密切相關的水利領域,加快建設一批事關國計民生和群眾切身利益的水利工程。

    背景:過去五年,中央和地方投資1053億元解決了2.1億農村群眾和4萬多所學校、1800萬在校師生的飲水不安全問題,中央投資512.19億元完成全國6240座大中型及重點小型、東部1116座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投資314億元對408處大型灌區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但目前全國還有2億多農村居民飲水不安全,8.3萬座水庫中還有4.1萬座病險水庫存在隱患,蓄滯洪區內群眾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一些城市飲用水供應緊張,防洪排澇不時出現問題。

    解讀:水利與民生息息相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水利的根本目標。民生水利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儘管近年來民生水利發展迅速但還不全面,任務還十分艱巨。年初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十二五”期末要全面解決2億多農村居民飲水不安全問題。完成全國41118座小Ⅱ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190處大型、800處中型、1500處一般中型灌區的節水改造任務,發展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000萬畝。此外,要提高城市的供水能力,確保飲用水水源地來水達標,同時也要建設備用和應急供水水源,提高應對供水安全危機事件的處置能力。

    節水型社會建設成為“硬約束”

    亮點: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強調,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著力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3條紅線,把節約用水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生産全過程。大力倡導、全面強化節約用水,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背景: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列世界第125位,全國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用水需求不斷增加,儘管供水量從1980的4437億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5965億立方米,但目前全國總的缺水500億立方米左右。缺水的同時,水資源浪費也十分嚴重,我國單方水GDP産出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全國城市廢污水處理率僅為70%左右。

    解讀:要像重視國家糧食安全一樣重視水安全,像嚴格土地管理一樣嚴格水資源管理,像抓好節能減排一樣抓好節水工作。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指出,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是我國水利發展改革的一場深刻製度變革,必須要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三條紅線”,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同時,要嚴格實施水資源管理考核制度,具體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主要指標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交由幹部主管部門,作為地方政府相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攻堅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亮點: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指出,改革是水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加快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水利體制機制。

    背景:近年來,儘管水利改革邁出重大步伐,但水利發展中存在諸多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體制機制問題,成為水利又好又快發展的深層次制約。如,水資源管理體制不夠健全,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尚未完全建立;基層水利服務體系較為薄弱,良性運行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尚未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尚未形成,價格在水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等。

    解讀:解決我國日益複雜的水問題,推動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最根本要靠體制改革,靠制度創新。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當前,要切實加大水資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基層水利管理、水價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推進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流域管理和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創新區域水公共服務管理模式,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深化水利管理體制改革方面,要在分類定性的基礎上落實水利工程管護主體、管護責任、管理經費,搞好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保障水利工程良性運行。充分發揮水價調節作用,大力促進節約用水和産業結構調整。要健全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加大對防汛專業搶險隊、抗旱服務隊、水利科技推廣服務、鄉鎮水利站、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夯實基層水利工作基礎。

    治水興邦——新中國60年水利事業改革發展啟示錄

    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生態之基。水,只有水,才能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

    大禹治水,是中華民族大規模治水的開始,也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幾千年來,“治國必先治水”。從都江堰到鄭國渠,從白鶴梁到坎爾井,一部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與水旱災害持續不斷鬥爭的歷史。 >>>詳細閱讀

    治國安邦興水利-各地落實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綜述

    今年1月29日,新世紀以來中央關注“三農”的第8個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正式公佈。從“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生態之基”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從“今後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到“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一個個重大理論突破、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戰略決策,全面奏響了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新號角。 >>>詳細閱讀

    大旱之年全國夏糧再豐收 水利抗旱減災功不可沒

    大旱之年,全國夏糧再獲豐收,水利抗旱減災功不可沒。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去冬今春以來,河北、山西、江蘇等重旱區8省共啟用機電井170萬眼、泵站1.7萬處,投入機動抗旱設備299萬台(套),累計提供抗旱用水210多億立方米,累計抗旱澆灌麥田2.02億畝、3.6億畝次,水利為今年夏糧豐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千方百計保生産、保人飲,中央各部門積極行動。水利部、國家防總會同財政部下達16億元抗旱補助,支持重旱區800支縣級抗旱服務隊購置設備,下撥15億元抗旱澆地直補,提前安排下達旱區水利建設投資60多億元。“抗旱澆水每畝補助10元”等一系列“真金白銀”政策落戶田間,調動了各地抗旱積極性。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中央水利工作會議舉行 胡錦濤、溫家寶發表講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