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央水利工作會議解讀:夯實水利基礎鞏固糧食安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7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記者 張辛欣)從歷史罕見的大旱,到暴雨洪澇災害,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産幾乎都經歷了風不調、雨不順的考驗。當自然災害頻發逐步成為常態,糧食生産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夯實水利基礎,鞏固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近日召開的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指出,要把農田水利作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決定性因素,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築牢國家糧食安全的水利基礎。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解決好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始終是推動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稱:“中國穩定的人均0.65畝左右的‘水澆地’,是糧食生産和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作為農業生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夯實水利基礎在現今顯得尤為迫切。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開展了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共建成水庫8.72萬座、大中型泵站5萬多處、大型灌區434處、中型灌區7865處,以及塘壩、泵站、機井、引水閘堰、水池、水窖等各類農田水利工程2000多萬處,初步形成了抗禦水旱災害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

    水利部統計分析,目前灌溉耕地的糧食生産能力是全國平均的1.8倍,旱地的2.9倍,且産量相對穩定。我國現有農田灌溉面積約9億畝,在佔全國耕地面積49%的灌溉耕地上,生産出約佔全國總量75%的糧食和90%以上的棉花、蔬菜等經濟作物。

    然而,在我國人增、地減、水缺的基本國情依然沒變情況下,糧食生産的水土資源約束進一步加劇,農田水利建設滯後仍然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加上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乾旱洪澇災害加劇,如何進一步確保我國的糧食安全,成為當前面臨的嚴峻挑戰。

    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糧食播種面積已經達到16.5億畝,在耕地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增加糧食播種面積的潛力有限。水資源分佈不均,水土資源嚴重不匹配等老問題近年來愈發凸顯。

    數據顯示,北方地區耕地資源佔全國總數的60%,而水資源量僅佔全國的19%。隨著糧食生産中心北移,北方地區糧食播種面積、産量都超過了全國總量的50%,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灌溉用水需求不斷增加,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供需矛盾。

    目前全國仍有一半以上的耕地缺乏灌溉設施,特別是受氣候變化影響,乾旱洪澇災害對農田水利的衝擊越來越大,年均洪澇乾旱災害面積達5億多畝,佔耕地面積的近30%。這些都警示我們,抗禦旱澇災害能力較低成為影響農業穩定發展的最大軟肋,加快農田水利建設刻不容緩。

    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現有灌溉工程作用,在發展節水灌溉、不增加農業用水總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擴大有效灌溉面積,並通過健全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

    水利部部長陳雷表示,水利部將全面加快大中型灌排設施更新改造,確保“十二五”期間完成70%的大型灌區節水改造任務,在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大型灌區和重點中型灌區規劃改造任務,新增有效灌溉面積4000萬畝,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同時,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確保“十二五”期間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000萬畝以上,發展節水灌溉飼草料地面積500萬畝。全面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推進水源工程及新建灌區建設,加快建設一批規模合理、標準適度的抗旱應急水源工程,提高抗旱工程保障能力。

經濟社會發展難以承受之短——建設節水型社會刻不容緩

    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記者 劉羊旸)近日召開的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節約用水的利益調節機制,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和産品。

    “全面加強水資源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實現水資源供需平衡的主要途徑。”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用水需求不斷增加,儘管供水量從1980年的4437億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5965億立方米,但是,目前全國總的缺水為500億立方米左右。據水利專家對今後20年用水需求預測,水資源需求仍將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持續增長,特別是工業和城鎮用水將增長較快,水資源供求矛盾將更為突出。

    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已刻不容緩。“十二五”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全國用水總量不突破6200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下降30%,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2,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60%。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把節水工作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産生活全過程。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切實提高全民水患意識、節水意識、水資源保護意識,堅決遏制用水浪費。

    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強調,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

    水利部部長陳雷強調,解決我國日益複雜的水資源問題,必須要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基於我國國情、水情作出的現實選擇。我國目前人均水資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受季風氣候和地理條件影響,全國水資源時空分佈極不均勻,整體表現出雨熱同期、南多北少的基本格局。全球氣候變化也對水資源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

    水利專家表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將在生産、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減少廢污水排放,以盡可能少的水資源消耗和水環境代價,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通過用水方式轉變,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會議強調,要著力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3條紅線。

    當前,我國水資源面臨需求過大帶來的缺水問題、開發過度導致的水生態退化問題、排污超量引發的水環境污染問題。

    “通過科學劃定3條紅線,將經濟社會系統對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系統的影響控制在可承載範圍之內,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首要措施。”水利專家表示,3條紅線既是對經濟社會系統取水、用水和排水等行為的約束,也是水資源配置、節約和保護的管理目標。

    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行,關鍵是要加快六個轉變:一是在管理理念上,加快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二是在規劃思路上,把水資源開發利用優先轉變為節約保護優先;三是在保護舉措上,加快從事後治理向事前預防轉變;四是在開發方式上,加快從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向合理開發、有序開發轉變;五是在用水模式上,加快從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轉變;六是在管理手段上,加快從注重行政管理向綜合管理轉變。通過六個轉變,從管理理念到管理行為切實保障3條紅線的落實。

 
 
 相關鏈結
· 王君主持召開會議學習貫徹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
· 陸浩主持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
· 水利系統掀起學習貫徹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高潮
· 陳雷在貫徹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動員大會上講話
· 水利系統貫徹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動員大會召開
· 鄭國光主持氣象局會議傳達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