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近日宣佈首次與一家中國企業建立起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國對解決世界饑餓問題的積極貢獻再入人們視野。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辦公室主任黃安生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中國的貢獻給予高度評價。
30年間中國從受援國轉為援助國
世界糧食計劃署目前主要的認捐國包括美國、歐盟各國、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自身債務問題不斷,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往往不能到位,在此背景下解決饑餓問題面臨新的挑戰。
黃安生説,在當今世界,每天仍有近10億人醒來不知該如何填飽肚子,解決饑餓問題依舊是一個難題。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中關於解決貧困問題的目標,對於一些發展中國家來説仍難以實現。頻發的自然災害以及高漲的糧食價格,使得這些國家的糧食安全和居民營養不良狀況進一步惡化。
“然而,中國在解決饑餓問題上進展迅速。”黃安生介紹説,30年間,在解決饑餓問題上,中國無可爭議地比其他國家都要迅速和廣泛,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在如此短的時間裏讓如此多的人擺脫饑餓。
記者從農業部了解到,自中國于1979年正式參加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活動以來,該署在中國援助項目的規模曾是世界第一,到目前為止,該署共向中國提供了70余個無償糧食援助項目,總金額達10億美元,受益人達3000萬。2000年,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中國政府簽署了最後一個五年開發性國別援助計劃。近年,中國逐漸增加對糧食計劃署的捐款,用於對發展中國家的糧食援助,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農業和糧食生産。
中國的成功經驗對世界貢獻巨大
黃安生介紹,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實踐,中國在解決本國糧食安全、減少農村貧困的過程中已經形成和積累了豐富經驗和技術。糧食安全的成功經驗是中國對世界解決饑餓問題重要的貢獻。過去,世界糧食計劃署只專注于食品援助——將糧食送到最需要的人那裏。雖然現在仍然堅持這一原則,但自2008年開始,隨著世界糧食計劃署五大戰略目標的出臺,其宗旨發生了重大變化,轉變為幫助各國發展並擁有自己的應對饑餓問題的解決辦法。
世界糧食計劃署糧食援助的這一重大轉變與中國在長期對外援助中堅持的信條高度一致,即通過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實現其自身發展;同時注重提高其他各國政府和農民的發展能力。黃安生認為,中國解決饑餓問題的成功之處在於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式。非洲對農業的投入與中國相比較的話,差距巨大,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成功了,而非洲還在為了填飽肚子而“奮鬥”。
黃安生介紹,未來世界糧食計劃署將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首先,與有意學習中國發展模式的國家發展夥伴關係;其次,為使中國成為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採購中心而努力;最後,提供內部解決手段——在與民政部合作的基礎上,將注意力集中在農村發展、學校供養、災難救濟上。
中國大力參與消除全球貧困行動
黃安生説,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全球主要合作夥伴之一。除年度捐款外,中國還向該署提供快速反應賬戶捐款,印度洋海嘯、海地地震以及今年非洲之角旱災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中國也及時通過世界糧食計劃署向相關國家提供援助。中國政府對於非洲之角日趨嚴重的饑荒反應迅速,對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吉布提、烏干達等國家的援助拯救了數十萬人的生命。目前中國政府與該署合作,捐助1億元人民幣幫助該署在索馬裏展開救災行動。
隨著實力的增長,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中國正不斷加強自己對於全球消除貧困行動的影響力,更深入參與國際事務。在2008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呼籲各國未來五年對糧食計劃署捐款翻一番。
中國成為消除全球貧困行動的發起者,與中國一起的還有俄羅斯、巴西、南非以及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這些國家都曾是食品援助的受援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糧食援助的生力軍——他們幫助其他國家找到自己的糧食安全問題解決辦法,有的提供現金援助,有的提供實物援助。
黃安生説,人和人是平等的。世界上的孩子,無論來自何方都不應受到饑餓的威脅。在解決世界饑餓問題上,中國是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有力支持者。(記者 王慧 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