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文化陽光暖民心: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顯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25日 07時33分   來源:人民日報

    推開窗扇可見碧波盪漾,走出館門能在湖邊讀書。

    在上海嘉定區,一座建築面積達1.8萬平方米的圖書館新館——文化館即將開館,而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的嘉定博物館新館也接近完成,建築面積8000余平方米的“韓天衡美術館”正在動工。目前,處於城鄉結合地區的嘉定區,各鎮、街道文化設施實現了全覆蓋,12個標準化社區文化活動中心、421個文化活動室、35個 “百姓書社”和20個館外圖書流通點分佈全區。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鮮花芬芳,位於甘肅嘉峪關的酒泉鋼鐵公司圖書館坐滿了職工。走進這裡,樓雖不高,整潔的館容、週到的服務卻令讀者感覺十分溫馨;面積雖不大,卻是職工最感親切的文化家園。圖書館全部免費閱覽,365天全天候開放,每日開館10小時。

    這樣的文化館、圖書館、文藝舞臺,這樣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目前在我國已經遍佈各地,大劇院、歌劇院、音樂廳等各類各等級的演出場所也已經成為各城市的標誌性建築。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司長于群介紹,“十一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各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投入不斷加大,設施體系逐步完善,公共文化産品日益豐富,服務方式和手段不斷創新,呈現出蓬勃發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良好勢頭。

    服務網絡初步形成 事業經費不斷增加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基本文化需求為目的,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文化事業,所以,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首要任務。到2009年底,全國共有縣級公共圖書館2491個,覆蓋率達到87.16%;縣級文化館2862個,覆蓋率達到100%;鄉鎮(街道)文化站38736個,覆蓋率達到94.8%,基本實現了“鄉鄉有綜合文化站”的建設目標。可以説,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已初步形成。

    從中央到地方,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不斷加大,使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得到了有力保證。“十一五”前4年,全國文化事業費總計超過900億元,年均增幅25.28%。僅2009年,全國文化事業費就達到292.32億元,與2005年相比,同比增幅118.44%。“十一五”以來,對城市和農村地區文化建設的投入已實現“翻一番”,5年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10.24%和140.98%。人均文化事業費從2005年的10.23元增加到2009年的21.9元,同比增幅114.07%。而且,中央對地方文化建設的支持力度也日益增強,“十一五”前4年總計投入63億元,是“十五”時期總和的8倍,其中僅2009年就達到29億元。財政部還從2009年起,實施城市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計劃,從2009年到2013年安排資金10.59億元,補助中西部地區社區文化設施建設。

    今年初,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成立,標誌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制度設計走向成熟。

    惠民工程豐富多彩 多數設施免費開放

    各地公共文化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比例嚴重失調,曾經是我國文化發展的嚴重障礙,近些年,隨著國家調控措施的加強、科學發展觀的深入人心,這一狀況已經得到明顯改善,各種惠民文化工程逐步落實,公共文化設施大多免費開放。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正穩步推進,至2009年底,數字資源量達92.27TB(百萬兆字節),基本建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體系。2009年底,已建成1個國家中心,33個省級分中心,縣級支中心達到2814個,覆蓋率達到96%;鄉鎮基層服務點達到15221個,覆蓋率達到44%。

    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廣電系統實施的投入最多、時間最長、覆蓋面最廣、受益人數最多、人民群眾最歡迎的一項系統工程,使廣播電視綜合覆蓋水平明顯提高,提供的廣播電視節目內容越來越豐富。我國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從1997年的86.02%和87.68%提高到2009年的96.31%和97.23%。

    “農家書屋”也是我國為解決農村人口閱讀難而開展的公益文化事業,目前已經建有20多萬個,遍及各地村寨,今明兩年是建設的高峰期,將建成30多萬個“農家書屋”,僅中西部地區就達20萬個。

    在加強基礎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同時,改善和創新服務方式也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2009年全國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各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達1447家,今年底,所有文化部系統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都將免費開放,中央專門撥付的財政補助經費已經全部到位。

    據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司長于群介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是文化部、財政部正在強力推動的重要文化發展措施,也是“十二五”時期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意義的工作。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國東、中、西部將創建一批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培育一批具有創新性、帶動性、導向性、科學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目前已經確定了第一批示範區28個、示範項目28個,其示範引領作用十分顯著。

    面向大眾服務基層 各地經驗獨具特色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全國各地都根據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推出了多種新方式,積累了大量新經驗,讓文化事業的發展多姿多彩,富有成效。

    浙江台州市堅持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傾斜,以農村、社區和企業文化建設為重點,分別從網絡設施、活動內容、制度保障三方面搭建立體式服務框架,先後制定農村、社區、企業三大類基層文化俱樂部建設總體規劃,連續4年把文化俱樂部建設列入市委對各縣(市、區)考核指標體系和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項目。

    2008年11月以來,廣西來賓市提出統一規劃、整合資源、統籌推進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基本思路,用三年時間,在全市724個行政村,村村建立一個文藝舞臺、一個燈光籃球場、一棟(科技文化衛生計生)綜合樓,組建一支農民文藝隊、一支農民籃球隊,截至目前,除金秀瑤族自治縣12個村地處半山腰無建設用地外,其他712個行政村建成了717個文藝舞臺、752個燈光籃球場,130個村完成了綜合樓建設,組建農民籃球隊991支、農民文藝隊807支,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社會效應逐漸顯現。

    2008年,山西省提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達標率”這一全新命題,並納入省委、省政府對市、縣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重點對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投入兩部分設置相關考核指標,各佔總權重的50%。

    近年來,北京市調整和優化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的結構,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支點,同時兼顧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統籌規劃。北京市面向基層傾斜資金,構建覆蓋城鄉的演出服務體系、電影服務體系、文化活動體系、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網絡。截至目前,僅圖書館服務一項,就已形成以首都圖書館為中心,20個區級圖書館、3個縣級圖書館為地區分中心,270個街道(鄉鎮)圖書館、2408個社區(村)圖書室為服務終端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實現了聯合檢索、聯合編目、館際互借和“一卡通”圖書通借通還服務。(陳原)

 
 
 相關鏈結
· 雲南:打造品牌創新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 上海基本實現“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建設目標
· 2011年內蒙古將深入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惠民工程
· 北京文化體制改革重在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全民共享
· 福建打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品牌:下鄉文化不走了
· 浙積極推動文化大省戰略 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服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