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2月29日電 長三角區域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引擎”,在即將過去的2011年都加速把觸角伸向海洋,而三大國家戰略更為這部“引擎”的轉型升級注入新的動力。
上海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在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動蕩中謀求更強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江蘇沿海開發戰略和浙江海洋經濟示範區規劃,成為兩大傳統製造業基地突破增長“瓶頸”的轉型升級平臺,面向海洋尋求全球經濟的制高點。長三角地區再次顯現出中國經濟最活躍區塊的能量與銳氣。
“一體兩翼”勾勒長三角“藍色經濟”版圖
屹立於中國東部入海口的長三角地區歷來是海洋經濟的先行者。國內外經濟普遍趨緊,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為核心,江蘇、浙江為“兩翼”的長三角海洋經濟帶顯示出推動轉型和發展的強勁動力。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于12月23日宣佈,繼2010年超越新加坡奪得集裝箱吞吐量世界冠軍後,2011年又成為全球首個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箱世界紀錄的國際大港。在世界經濟復蘇受挫、國際貿易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上海港屢創佳績,離不開長三角地區眾港口源源不斷的貨源喂給。時至今日,長三角地區已擁有包括上海、寧波、蘇州、舟山、南通在內的十余個億噸港,數量排名全國第一。
地處長三角“南翼”的浙江對上海國際航運建設形成強力支撐。我國的7條主要國際海運航線有6條途經浙江舟山海域,依託寧波-舟山港的吞吐能力和深水岸線資源,長三角正在逐步成為我國大宗商品的戰略儲運基地,並形成集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及金融信息支撐系統“三位一體”的國際化港航物流服務體系。
在江蘇,走訪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市及所轄10多個縣市,明顯感受到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兩年來形成開發的熱潮。連雲港“大港口、大航道”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沿海基礎設施瓶頸迅速破解,海內外一大批重大項目落戶。在鹽城,大豐港二期工程建成通航,濱海港深水碼頭、射陽港快速推進。在南通,江海聯動格局進一步形成,洋口港10萬噸LNG碼頭和10萬噸級北航道工程相繼完工,呂四港的建設序幕已經拉開。
國家級新區呼應推動海洋戰略進程
2011年7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使其成為我國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和重慶兩江後的又一個國家級新區,也是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這不僅意味著浙江有了新的增長極,也給長三角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擁有1390個島嶼的舟山被稱為“千島之城”,包括了中國大約四分之一的海島。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重新審視舟山群島,我們發現,地處我國東部“黃金海岸”與長江“黃金水道”的T字交匯處的舟山群島,與東北亞及西太平洋的主要港口形成了等距離扇形輻射,成為我國藍色國土的重要“坐標點”。
據了解,目前浦東新區正設想與舟山群島新區展開闔作。長三角地區已經日趨成熟的國家級新區將與最新設立國家級新區攜手,在現代海洋産業、海洋科技教育等方面優勢互補,以達到雙贏的效果。
事實上,帶動區域發展原本就是這個最年輕的國家級新區被賦予的職能。根據國務院批復精神,舟山群島新區的功能定位不僅是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先導區、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還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基於這一功能定位設立的舟山群島新區發展目標是,逐步建成中國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東部地區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海洋海島綜合保護開發示範區、重要的現代海洋産業基地、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
國務院在2011年5月批准在江蘇連雲港設立的國家東中西部合作示範區,依託新亞歐大陸橋,成為東部地區服務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目前,連雲港吞吐量中60%來自中西部。”連雲港港口集團董事長俞向陽説,港口通過能力增強後,大幅降低了中西部貨物的運輸成本。連雲港港近年來相繼在洛陽、西安、西寧、鄭州等地建立了11個集裝箱場站,開通5定班列服務中西部客戶。而根據國務院此前已經通過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到2020年,連雲港要成為帶動中西部、輻射東北亞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
新興産業依託海洋“弄潮”
要搶佔海洋經濟的制高點,除了做強傳統産業外,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是一條必經之路。在此方面,長三角地區堪稱“弄潮兒”。
今年12月,首家“國家科技興海産業示範基地”在上海浦東的臨港新城揭牌。作為上海海洋經濟的核心區,未來浦東將逐步擺脫對傳統碼頭裝卸業務的依賴,駛向以高新技術為依託的深藍海域。在揭牌儀式上,包括海洋生物疫苗研發中心、海洋能源研發中心和海洋工程産業基金等一批新興産業項目集中落戶。
“這意味著浦東的海洋經濟踏上了二次創業的新征途。”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臨港産業區管委會黨組書記朱嘉駿表示。
在江蘇,連雲港近兩年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年均增長76%,利稅率保持全省第一,佔全市工業比重達到1/3。南通去年組織了兩次共500多個億元以上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2000多億元,推動了一批技術含量高、産出效益大、帶動能力強的項目落戶。鹽城去年建成陸上風電70萬千瓦、灘塗地面光伏電站70兆瓦。
而從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的規劃建設進展來看,長三角以科技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的思路愈發清晰。由浙江大學與舟山市政府共建的國內首個“海洋科技島”眼下正在舟山摘箬山島興建。建設項目包括海上技術公共試驗場、海洋科技示範與成果轉化基地等。2013年初步建成後,其將向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相關企業開放並提供相關的試驗技術支撐服務。
“中國海洋經濟正在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密集型轉變,區域間各具特色的海洋經濟發展,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效拓展國民經濟發展空間具有重大意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説。(記者 柴驥程、張遙、何欣榮、鄧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