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光明日報發表時評:“拆小學建廠房”是政績衝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08日 07時13分   來源:光明日報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5月6日、7日報道,江蘇沭陽縣政府提出要搞“2158工程”,建設標準化廠房以招商引資。由於該縣龍廟鎮沒有存量土地,遂決定拆掉朱莊村唯一的小學校用來蓋廠房,朱莊小學的100多名孩子暫時被安排在村委會辦公室裏上課。報道播出後,當地表示已停止學校拆遷,學生們可以回校上課。

    曾在全國率先實行幹部任前公示制的沭陽縣,這回又帶了個頭:拆掉小學建廠房。龍廟鎮在用地指標緊張、不能佔用耕地的情況下,居然打起了小學校的主意,讓100多名小學生失去了教室,這樣的做法既違犯了《義務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也嚴重損害了小學生受教育的權利,損害了當地村民的現實與長遠利益。

    地方上熱衷招商引資,甚至不惜下達一些硬性指標,並輔以相應的獎懲制度,這種急於發展的心情並非完全不可理解。但是,無論心情多麼急迫,任何招商引資的行為都必須在法律框架內進行,且不能以傷害大眾福祉的方式推進。不然,即便是一時推高了GDP,也不可能真正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説到底,之所以拆小學建廠房,是因為在某些地方官員那裏,政績才是施政的首要考量。招商引資卓有成效意味著政績突出,政績突出意味著升遷有望,而小學生的上學問題並不在其考慮範圍之內。從這個意義上講,朱莊村小學校之不敵廠房,是地方政府政績衝動下的必然結果。

    政績驅動之下,社會管理亂象叢生,荒唐的例子不止沭陽。此前,山西省長治市的招商舉措就曾引發廣泛質疑,被認為是一場政府與投資商合謀的“圈地盛宴”。令人遺憾的是,類似舉動在很多地方依然大行其道。在發展地方經濟的旗號下,種種不法行為往往得不到及時遏制,民眾的權利也屢屢遭遇公權的侵犯。凡此種種,背後都有扭曲的政績觀作祟。

    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民眾福祉的普遍實現,是整個社會的健康運行。沒有了全民的共享,發展的意義不免有限。一個敢於拆掉小學校的地方,能夠為投資企業提供什麼樣的土壤呢?即便有企業入駐,在這樣缺乏法律常識和規則意識的地方,企業能否有一個良性的發展環境,不免令人擔憂。

    一場紛紛颺颺的拆校風波,或將因為輿論的介入而暫時平息,不過這一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仍然存在。只要群眾利益、社會福祉、程序正義還要讓位給政績衝動,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就會受阻。(胡印斌) 

 
 
 相關鏈結
· 光明日報時評:必須糾正“動員式”的城市發展
· 光明日報時評:尊重,才是送給教師們最好的禮物
· 光明日報時評:不能讓個人慈善事業陷入道德困境
· 光明日報時評:不能讓高爾夫球場與老百姓搶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