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獅子山下新傳奇——香港回歸十五年成就回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26日 15時1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記者 劉暢 林建楊)“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們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這首《獅子山下》曾廣為傳唱,至今仍被許多香港人視為最能代表香港精神的“區歌”。

    從中國南海邊的小漁村蛻變為光耀東方的國際大都會,香港從來不是一座缺少傳奇的城市。但從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直到今天的15年,香港寫下了更大、更美、更為舉世矚目的新傳奇。今天的香港,經濟繁榮、民生改善、民主發展、法制鞏固、社會和諧,“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在這片土地上率先實踐,變成生動的現實,取得巨大的成功。

    “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15年前,這句話在有些人看來是句空話;15年後,這句話卻成了“不朽香江名句”。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有特區政府與700多萬香港市民的自強不息、團結進取,有中央政府和內地人民的堅定支持、鼎力相助,香港一定能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創造新的輝煌,香港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中國機遇”添動力

    香港回歸後能否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如果説15年前在一些人心中還有疑慮,那麼15年來的事實已作出最好的回答。

    今天,香港證交所繁忙依舊。剛剛受聘港交所內地業務發展部主管的遼寧女子楊秋梅告訴記者,港交所IPO融資總額已連續3年名列全球第一,是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交易所之一,其中內地上市公司的市值佔據了55%的份額。

    回歸15年來,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龐大的“中國機遇”轉化為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強勁驅動力。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香港,中央政府以雄厚的外匯儲備成為特區政府反擊國際金融炒家的堅強後盾,幫助香港“在風暴中屹立不倒”。2003年,非典肆虐,中央政府第一時間為香港提供當時最為急需的藥品和防護用具。

    為讓香港經濟能夠在亞洲金融危機和非典疫情之後重新起飛,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先是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後又出臺開放內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港個人遊、擴大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等一系列“挺港”措施,為香港保持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下錨定樁”。

    2006年公佈的“十一五”規劃提出:要加強內地與香港合作,支持香港發展金融、航運、旅遊、資訊等服務業,保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這是支持香港發展首次出現在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中。

    時隔5年,2011年3月公佈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涉及香港和澳門的內容不再僅僅是“一句話”,而成為一個“專章”。規劃進一步明確了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增強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産管理中心”,等等。

    2011年8月美國爆發主權債務危機,全球市場恐慌情緒達到了頂點。當年11月,正在美國訪問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對媒體表示,全球經濟因歐美債務危機陷入陰霾,香港難以獨善其身。香港經濟可能在未來經歷幾個季度的艱難時期。

    時隔半年多,在香港回歸15週年前夕,曾蔭權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談及這場金融危機時,表情已經釋然:“到目前為止,香港沒有一家金融機構在這場金融海嘯中倒閉,沒有出現大的金融風險。香港的經濟增速保持了平穩的增長,失業率保持在3.4%左右。”

    香港為何能迅速化險為夷?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最近發表網文指出,一個均衡、可持續發展的內地經濟,正好為香港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腹地。

    正是因為背靠“腹地”,15年來,香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剛剛公佈的“201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連續第二年以100分榮登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榜首;香港已經連續18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連續6年蟬聯日本經濟研究中心評選的“潛在競爭力排名”榜首……

    香港經濟學家評論説:“香港是大棋局的前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大棋局的戰略腹地和重心在廣闊的中國內地……香港只要扮演好自己的戰略角色,未來必定會商機無限,繼續風光。”

    政治民主開新篇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簽署。鄧小平再次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説:“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是符合中國的切身利益的。所以我們講‘五十年’,不是隨隨便便、感情衝動而講的,是考慮到中國的現實和發展的需要。”

    今天,香港不僅原有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變,法律基本不變,而且全面行使了基本法授予的行政管理、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香港同胞積極參與特區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實現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回歸以來,香港已舉行了四次特區行政長官選舉,相比回歸前港督由英國政府委派,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巨大跨越。同時,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的議員全部經過選舉産生,其中地區直選議員從回歸初的三分之一已增至二分之一。

    根據2007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決議,香港在2017年可以普選産生行政長官,在行政長官實現普選之後,可以普選産生立法會全部議員。2010年6月,香港立法會以超過全體議員總數三分之二的絕大多數票贊成,通過香港2012年政改方案。香港政制正循序漸進穩步發展。

    今年3月,在香港民意的廣泛支持下,梁振英在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中以絕對多數票勝出。寒門出身、一路打拼最終成為未來5年香港發展“掌舵人”,梁振英的勝選,本身就是香港人擴大政治參與、實踐全面民主的最好例證。

    香港輿論指出,這次選舉按照基本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法律舉行,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香港市民以及推進香港民主進程,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香港《文匯報》還特別指出,此次選舉市民的參與程度之廣泛,充分體現了港人當家做主的精神,選舉的結果也符合廣大港人的期望。

    國際空間更寬廣

    陳馮富珍,這是一個港人熟知併為之驕傲的名字,而很多內地同胞則是在她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一把手”的首位中國人之後,才認識這位傑出的香港女性。

    今年5月23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第65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作為中國推薦的候選人,陳馮富珍再次當選為世衛組織總幹事。

    她在當選後説:“作為一個中國人,能夠在這個崗位當總幹事確實是不容易,但是有國家的支持,有13億中國人民的支持,我肯定我一定會繼續幹好這件事,令你們為我驕傲。”

    回歸以來,中央政府一直大力支持香港開展對外交往與合作,全力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際活動,擴大對外交往,並不遺餘力地維護香港作為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權益。

    在2009年4月舉行的倫敦峰會上,二十國集團同意打擊“避稅天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隨即公佈了三種名單,即黑名單、灰名單和白名單。法國提出要把香港和澳門列入灰名單內。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一旦被列入所謂“灰名單”,後果難以想象。以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身份出席會議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回憶説,這個消息當時讓大家十分緊張,他隨即與國家代表團成員進行深入討論。國家領導人對此高度重視,中國代表團採取了有效措施,最終港澳未被列入任何名單。這為香港爭取到寶貴的時間,可以修改有關法例以回應國際社會的關切。

    回歸15年來,香港特別行政區以中國代表團成員等身份參加國際會議1400多次;以中國香港名義參加不限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2萬餘次;香港舉辦或協辦的國際會議逾1000次。

    涉港領事保護工作,一直是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的重點工作之一。回歸15年來,公署與特區政府、駐外使領館等密切配合,累計處理涉港領事保護近一萬起,涉及香港同胞萬餘人。

    2011年初,埃及政局動蕩,200多名香港同胞滯留埃及南部旅遊城市盧克索。由於香港與盧克索之間沒有直航航班,中央政府應特區政府請求,在最短時間內派包機接回169名香港同胞,使他們能與家人共度除夕。

    這是回歸以來中央政府首次派包機專程撤回滯外港人,得到香港輿論的高度評價。有的報紙在頭版刊登“感謝中央政府,港人真有福”的整版廣告,表達港人的由衷謝意。

    15年來,在國家負責管理香港外交事務的同時,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作為進出內地的門戶和一個發達的國際性都市,擁有廣泛的國際人脈,也在“經濟外交”、“公共外交”以及“人文外交”等不同層面為國家整體外交作出了獨特貢獻。

    未來續寫新輝煌

    “回歸之前部分香港人有一種心態,希望歷史凝固,只看到香港和國家的差異,看不到香港回歸後的機遇,這種保守思維難免令香港停滯。”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説,世界在變,中國在變,如果香港強調“不變”未免會有落後的危險。

    “很快反思、總結、改善,永不言敗。”一位美國作家曾如此總結香港的基本精神。

    即將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的梁振英告訴記者,他當選以來思考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順應香港現實環境和回應香港各界求變的呼聲,重塑香港競爭力。

    梁振英錶示,未來上任後的施政重點一方面將著力解決房屋、醫療、教育以及老齡化等民生問題,另一方面要抓緊落實CEPA、“十二五”規劃中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以及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時提出的36條惠港措施,實實在在地將國家的支持,轉化為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香港作為重要的窗口和橋頭堡,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0多年過去了,進一步發揮香港長期以來形成的獨特優勢,發揮香港在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香港的需要,也仍然是國家的需要。而香港未來要保持繁榮穩定,繼續在實踐“一國兩制”上書寫新的輝煌,仍然離不開中央的堅定支持和香港的自強不息。

    今年4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時説,中央相信你和新一屆特區政府一定能夠團結帶領香港社會各界人士,和衷共濟、同心協力、繼往開來,努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共同開創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新局面,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作出更大貢獻。中央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你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我們對香港的美好未來充滿信心。

    中央政府的“充滿信心”,極大地鼓舞了香港各界信心,也為香港指明了未來方向。

    回歸10週年時,美國《時代》週刊曾説當時的香港是“晴天,有雲”。5年過去了,再論香港今朝,梁振英直言,不會用天氣形容香港未來,因為“我們無法操控天氣,天要下雨,你也沒辦法”。他強調,香港未來掌握在香港人手中,“我們不問鬼神,問蒼生”。

    香港回歸祖國15週年之際,一首紀念歌曲應運而生,歌詞唱出700多萬香港市民面對未來的雄心壯志:“捱過了困惑時,讓笑淚往事如煙。你與我可從頭,仍在努力,前進每一天……不再猶豫,再譜寫香港的故事。”  

 
 
 相關鏈結
· 圖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歷任行政長官
· 新華社十集系列專題片《香港 香港》26日全球首播
· 回歸祖國15年以來中央支持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紀實
·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慶祝進駐香港15週年
· 前5個月經深圳口岸對香港進出口值達647.7億美元
· 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記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