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2月27日電(記者 韋慧、裘立華)接近年關往往是外來務工者討薪糾紛的高發期,但近幾年,浙江法院受理的“討薪”這一傳統糾紛在勞動爭議案件中的佔比卻從原來的近90%下降至60%。26日,浙江省發佈的勞動爭議仲裁與審判白皮書顯示,勞動者需求已從單純關心勞動報酬轉變為關注更深層次的勞動權益。
在全省法院受理的勞動爭議糾紛案件數量持續徘徊在高位的背景下,案件的類型、訴訟的請求更加多樣和複雜。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要求繳納社會保險、給予工傷保險待遇、同工同酬糾紛、競業限制條款審查等更深層次的權益需求成為新的爭議焦點。
在浙江省各級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受理的案件中,爭議的熱點除了勞動報酬,也增加了社會、工傷保險等內容。近5年來,仲裁機構受理的社會保險爭議案件為6.24萬餘件,勞動報酬類案件為6.38萬餘件,分別佔總立案數的33.43%和34.16%。
全省群體性糾紛逐年增多,抱團訴訟呈多發態勢。2011年,該類案件的增幅達到20.5%。審判實踐中發現,訴至法院的群體性糾紛僅是冰山一角,背後有眾多勞動者觀望裁判結果,隨時準備提起訴訟。“這類案件往往矛盾尖銳、人數眾多、調處難度大。”浙江高院民一庭庭長蔣衛宇説。
白皮書中表示,面對新情況,浙江勞動爭議裁判者在化解勞動爭議案件時,會更多地考慮社會本位,堅持傾斜保護勞動者原則,同時也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勞動者的保護與社會利益的關係,關注用人單位和其他勞動者的利益,構建“大調解、中仲裁、小訴訟”的糾紛處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