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陳菲)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發佈3個指導性案例,對檢察機關辦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加強指導,特別強調依法從嚴打擊“詐彈”威脅民航安全犯罪。
據悉,3個指導性案例分別是李澤強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案,衛學臣編造虛假恐怖信息案,袁才彥編造虛假恐怖信息案。案例明確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中“編造行為”和“故意傳播行為”的關係,“嚴重擾亂社會秩序”、“造成嚴重後果”的判斷標準以及本罪和他罪的關係等問題。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是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增設的罪名。近年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犯罪特別是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威脅民航安全的刑事案件時有發生,不僅嚴重影響民航正常運營秩序和廣大乘客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而且直接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介紹,司法機關在辦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犯罪案件時常常遭遇“認定難”,比如此類犯罪中“編造行為”和“故意傳播行為”“嚴重擾亂社會秩序”“造成嚴重後果”的認定以及本罪與他罪的關係等問題認識不夠統一,從而影響了對犯罪的依法及時打擊。為了對檢察機關辦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加強指導,正確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最高檢有關部門對近年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案例進行了梳理和分析,選編了3個典型案例。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表示,案例的發佈可以為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此類案件提供指導和參考,促進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加大對犯罪行為人的懲處力度。同時有利於震懾犯罪分子,進一步遏制“詐彈”威脅民航安全犯罪,讓社會公眾深刻認識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犯罪嚴重的社會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