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6日電(記者 吳晶、隋笑飛)教育部26日公佈《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這一舉措為狂熱的“小升初”擇校熱“潑了一盆冷水”。
由於“小升初”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學生家長望子成龍等多種因素導致一些地方和基層學校出現好學校“掐尖”、“權錢”擇校等不正常現象,這些錯誤做法甚至滋生了教育不公乃至腐敗現象。
與此同時,大量學生為競爭優質初中學位,報班補課、考試拿證,一些不符合少兒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的課外培訓因此甚囂塵上。每年五六月份,家長為孩子“小升初”操碎心、跑斷腿的情況愈演愈烈,小學生身心俱疲、厭學甚至厭世的案例和教訓發人深省。
為了遏制“小升初”亂象,教育部幾乎每年都要發文重申“就近入學”“陽光招生”等剛性原則,但由於監督手段乏力、懲戒措施不足等原因,各項禁令往往淪為“一紙空文”,教育滿意度和政府公信力都面臨嚴峻挑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實施後,各地大力推進義務教育縣域內均衡發展,一些地方雖然推出了將優質高中入學指標均衡分配到片區內初中、優質弱勢學校聯合辦學等創新舉措,但是相關信息不公開也引起了群眾的質疑,依然影響著教育的公信力。
教育部這次公佈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力圖從多個方面進一步完善“小升初”制度,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