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新中國60年:科技實力明顯增強 科技創新碩果纍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25日   來源:統計局網站

    二、改革開放,科技事業迎來春天

    十年浩劫對我國的科技事業是一場巨大的災難。科技管理陷入癱瘓,科技機構肢解撤銷,科研人員慘遭迫害,科技發展停滯不前。改革開放的到來預示著我國的科技事業由亂到治,由衰到興,迎來了新的春天。在1978年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論斷,成為新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里程碑。之後一系列科技規劃和科技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為新時期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統籌規劃科技發展,各項計劃順利實施

    為改變科學與技術的落後狀況,儘快追趕世界先進水平,1978年我國制定了《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確定了8個發展領域和108個重點研究項目,為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基本方針和政策奠定了理論基礎;1982年,《1986-2000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完成,貫徹了“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基本方針,強調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促進了技術成果在生産中的應用;八十年代末,國家對15年規劃的目標和內容進行了調整,研究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領》及《綱要》,對到2000年、2020年我國科技發展前景作了宏觀性、概括性的表述;九十年代初又組織制定了《1991-2000年科學技術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

    為保證各項科技規劃的實施,加強國家對科技活動的管理和引導,有效配置科技資源,全面推動科技進步,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科技計劃。如高技術研究發展(863)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973)計劃、集中解決重大問題的科技攻關(支撐)計劃、推動高技術産業化的火炬計劃、面向農村的星火計劃、支持基礎研究重大項目的攀登計劃、支持基礎研究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中小企業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等等。各項計劃順利實施,為科技發展規劃的順利開展、科技事業的不斷進步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科技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日益緊密

    改革開放以來,為解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科技與經濟長期相脫離的局面,使科技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我國開始逐步施行科技體制改革。1985年,黨中央做出了《中共中央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標誌著我國的科技體制改革進入到有領導、有組織的全面實施階段。二十多年來,在關於科技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的指引下,我國的科技體制和科研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1. 改革科技撥款制度

    科技撥款制度改革是科技體制改革的關鍵和重要組成部分。它逐步改變了科研機構的經費單純由國家包攬的狀況,科研機構經費來源不斷拓寬,形成了多渠道籌集科研經費的局面。從科技經費籌集情況看,2007年全國共籌集科技活動經費7695.2億元,其中政府資金1703.6億元,佔22.1%,比1991年降低7.5個百分點;企業資金5189.5億元,佔67.4%,比1991年提高了38.9個百分點。科技經費籌集渠道的改革,不僅減輕了國家財政的負擔,也增強了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活力。

    2. 深化科研機構改革

    科研機構的改革目標是解決科研與生産相脫節的問題,使科研機構設置和科學研究活動直接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將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科研機構改革經過初期探索後於九十年代開始全面展開。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研機構改革已初見成效,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了重要保障。

    3. 技術市場健康發展

    技術市場是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的重要環節,也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二十餘年來,在“放開、搞活、扶植、引進”方針的指引下,我國的技術市場從無到有,日趨活躍,交易規模逐步擴大,交易水平不斷提高。據統計,從1988年到2008年,全國累計簽訂技術合同504萬項,技術合同累計成交金額15779億元;其中,2008年全國共簽訂技術合同22.6萬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2665億元,平均每份技術合同成交金額達到118萬元,是1988年的43倍。我國技術市場的健康發展,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生産領域的轉化,改變了科技與經濟相脫節的舊局面,使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