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拒絕“千城一面” 繪就特色城鎮新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3 10:5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貴陽3月3日電(記者李銀、李驚亞)貴州在新一輪城鎮規劃中拒絕“千城一面”,充分利用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發揮有山有水的優勢,鋪開了一張融民族特色、山水、田園、鄉村、都市為一體的城鎮建設藍圖。

    正確處理“傳承”與“弘揚”關係

    “我們每年都要檢查,村寨保護得好要獎勵,目前已獎勵3個行政村30萬元。”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鎮黨委書記黃傳文説,肇興侗寨歷史悠久,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

    苗寨依山而建,侗寨臨水而修,在貴州的少數民族地區,對體育場館、居民樓、廣告牌、公交車站、農村民居等各類建築,採用花窗、挑檐山墻、青瓦白墻等進行改造,給這些建築“穿”上含有鼓樓、花橋、吊腳樓等建築裝飾及苗侗服飾圖案元素的民族“外衣”。

    樸素的苗族、侗族村落民居是貴州獨具韻味的特色,近年來,貴州一邊開展小城鎮建設,一邊加大對傳統村落的保護、開發利用力度,據貴州省住建廳統計,目前貴州50戶以上的自然村落保留有近6萬個,其中有292個村落進入全國傳統村落名錄,列入名錄總數位居全國第二。

    貴州省在城鎮建設上要求,正確處理好“傳承”與“弘揚”、“拆舊”與“建新”的關係,千萬不能拆掉老房子,去建倣古建築,對具有歷史價值的古村落、古街道、古建築,儘量採取修舊如舊方式保留原貌。

    貴州省提出,要深入挖掘和提煉地方文化元素,形成獨特的建築符號、文化符號,實現地方風貌與小城鎮建設的“天人合一”,彰顯示範小城鎮的可識別性和可閱讀性。

    繪就園林風光 彰顯山地風格

    樂山鎮位於遵義縣西北部,原是雜亂無章、破舊不堪的貧困鎮,現在已是另一番景象:青山綠水之中,民居清一色青磚青瓦、木構挑梁、雕鏤門窗、坡屋頂,處處彰顯黔北古鎮的風情和人文特色。

    “貴州多山,所以要走有山地特色的城鎮化道路,不求規模大,不求樓多高,而是在城鎮形態上重視小城鎮、縣域的發展。”貴州省提出,即使是大城市,也將摒棄“攤大餅”式發展模式,而選擇組團、點狀式的規劃,探索“蒸小籠”式的新路子。

    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和“六型”小城鎮,即交通樞紐型、旅遊景觀型、綠色産業型、工礦園區型、商貿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的特點,貴州遴選了100個示範小城鎮作為重點發展對象,全力打造“一鎮一風貌”。目前,已編制完成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完成項目投資265億元。

    “老瓶添新酒” 展現“多彩貴州”

    “魚鉤漁網、刺繡針線、苗族服裝等物品,只有老街才有得賣。”在凱里市老街上經營苗族背帶的龍曄東説。凱里老街建於明清時期,改造後苗侗古巷風韻得以再現。

    “特色的東西,最核心的就是文化。”圍繞17個世居少數民族文化,貴州加快建設一批民族風情小城鎮,如黔東南州按地域和民族分佈情況,在城市規劃中專門劃定苗族、侗族、苗侗結合等風貌控制區和徽派、清水江木商文化風貌控制區,形成多元民族文化並存的佈局。

    “不去盲目攀比,不求大、不求高、不求洋,只求有自己的特色。”無論是在規劃方案審查、設計要求還是重要會議上,生態人文特色都被作為貴州城鎮化建設的亮點之一。

    如銅仁市專門針對舊城區改造提出“兩增、兩減、兩保”的規劃原則,即增加公共空間和城市綠地、減少建築物總量和城區人口總量、保護歷史文脈和山水河道。

    “城鎮化建設不能什麼都拆掉,要留一些文脈在裏面,留一些老建築在裏面,尤其要保護民族、地域特色,‘老瓶添新酒’才更有城市味道。”貴州省住建廳廳長張鵬説。

    到去年底,貴州城鎮化率達到38.2%,比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下一步,貴州城鎮化的藍圖和願景是:“美麗鄉村、綠色小鎮、山水城市、和諧社區、多彩貴州”。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