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我們多想重回一個月前那個平靜的子夜-- 吉隆坡機場,馬航MH370客機,載著離情別緒,就像任何一次普通的航程,太陽照常升起時乘客便能再見親友的笑臉。而此後發生的意外讓全世界為之焦灼、牽掛、擔憂…… 這是一段讓人揪心的日子。包括154名中國公民在內的239條生命生死未卜,種種撲朔迷離跌宕起伏。 這是一段與死神賽跑的日子。中國參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國際大搜尋,複雜局面前所未有,制約因素非同尋常。 4月8日,馬航客機失聯將滿一個月,客機黑匣子電池失效期限迫近。 然而,為了生命的守望,我們仍不放棄。 危急中出發--為了生命的守望,中國分秒必爭! 2014年3月8日早7時49分,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總值班室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值班員迅速在值班日記上記下一段話: “接到民航局總值班室電話,一架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波音777飛機,航班號MH370,0點42分起飛,1時20分從雷達上消失。消失位置距離中國交界還有1.5小時航程。” 此時,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國際到達口,一雙雙憂慮的眼睛望向進港航班信息屏。離MH370預計到達的6時30分,已過去一個多小時,接機的親友越來越焦躁不安。 “出事了。”不知誰喊了一聲,高舉起手機:馬航確認MH370失聯。 一陣騷動,大家紛紛查看手機。有些直接撥打機上親屬電話,回音都顯示關機。 人群中傳來哭聲。有人滿臉驚愕。 消息迅速傳遍全國,無數顆心揪了起來。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和我有關駐外使領館加強與所在國有關部門的聯絡,密切關注搜救進展情況,全力做好應急處置和中國公民善後工作。交通運輸部、民航局等有關部門要立即啟動應急機制,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對救援工作作出批示,並應約緊急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通電話,協調搜救事宜。 各方迅速行動。 10時30分,交通運輸部在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召開緊急會議,宣佈立即啟動一級應急響應。 10分鐘後,“南海救115”船奉命啟航,成為第一艘前往搜救的中國船隻。 隨即,14艘專業救助船、6艘海事執法船及2架救助飛機迅速補充給養裝備,待命出發。 附近海域執勤的海軍“綿陽”艦、“海警3411”船,奉命即刻掉頭,向飛機疑似消失海域靠攏。 接下來的18個小時內,中國8艘艦船、5架直升機抵達疑似海域,分成掃測水下、搜索水上兩組,進行地毯式排查。船員、飛行員們只有一個念頭--時間就是生命! 艱難中前行--為了生命的守望,傾全力進行搜救 與以往相比,處置這起事件中國面臨空前複雜情況。 根據《國際海事搜尋救助公約》,馬航最早公佈的疑似失聯海域,處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的“搜尋救助責任區”,不在我國搜尋責權範圍內。而根據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公約,飛機事故應由事故發生地所在國負責組織調查。 就是説,雖然機上大部分是中國籍旅客,但中國並不具備這起事件的調查主體資格。 非同尋常的困難,非同尋常的努力。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我有關部門立即與馬方協調。10日上午,中國政府派出由外交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民航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自北京啟程趕赴馬來西亞,配合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應對馬航客機失聯事件,敦促馬方加大搜救力度,儘快查明真相,及時對外發佈準確信息,同時做好乘客家屬赴馬的服務。 至15日12時,中方搜救力量在泰國灣附近疑似海域連續搜尋140多個小時,累計搜尋83731平方公里、掃測海底8098.3平方公里。 中國動用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形成海、空、天、潛四位一體的立體搜索網絡。還利用深海探索設備、調動“高分一號”等21顆衛星對疑似海域進行觀測,並向25國通報了有關情況,請其協助搜尋。 在這場特殊災難裏,搜尋前線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無數中國人以各種方式,為失聯同胞祈禱。 曲折中挺進--為了生命的守望,一次次調整搜尋方向 風雲突變! 15日下午3時,馬方公佈最新信息:航班上的通訊系統曾被人為關閉;最後一次收到航班信號是吉隆坡當地時間8時11分;飛行路線有過更改。 失聯時間是判斷失聯位置的關鍵因素。最新確定的時間與最初公佈的差了將近6小時。據此,飛機最後失聯地點轉向兩個可能區域:一是大致從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邊境到泰國北部,二是從印度尼西亞延伸到南印度洋。 新的疑似海域,距離泰國灣約1000海裏。 外交部緊急召開境外中國公民安全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決定立即向馬方了解更為確切的信息;要求馬方擴大搜尋範圍,加大搜尋力度。當晚,中方技術專家赴馬來西亞加入政府聯合工作組。 交通運輸部連夜下令:中方船艦立刻在孟加拉灣、印度尼西亞以西海域確定南北兩個搜尋區。 隨即,8艘艦船從泰國灣奔赴千里之外的第二個搜尋戰場。新的搜救總面積,是前期搜救水域面積的6倍。 臨時改變航線,事先沒有準備海圖。茫茫大海,沒有海圖,淺礁、暗流、迷航……危險無處不在。 然而,搜救艦船決定:出發! 搜救中心急令廣東海事局指揮中心,以掃描傳輸方式,為前方搜救船提供新加坡海峽到馬六甲海峽一帶海圖。 在希望與失望之間前行,在尋找與茫然之中堅守。浩蕩無垠的大洋上,中國搜救編隊頑強地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夜晚星光稀微時,兩眼通紅的海軍“井岡山”艦艦長劉忠鵠手指漆黑的洋面:“不能讓那些無助的親人被遺落在黑暗裏。” 此時,在北京麗都維景酒店家屬安置區豎起一塊約3米長的彩板,藍白底色,一個飛機圖案旁寫著“祈福MH370,平安回家”。 彩板上的留言有寫給父母的、寫給愛人的、寫給兒女的,每一條都令人肝腸寸斷。 3月20日,搜救方向再次改變。 澳大利亞公佈的衛星照片顯示,在南印度洋發現疑似失聯客機碎片。隨後,中國高分一號衛星、法國衛星也相繼觀測到類似跡象。 同日,習近平主席同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通電話説,目前搜救工作難度較大,有關海域情況複雜,但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希望澳方及有關各方繼續全力以赴展開搜救,並在第一時間向中方通報情況,也希望澳方為中方搜救工作提供協助。中方願同澳方保持密切溝通和配合。 同日,中國海軍迅速調整搜救計劃,組織艦艇涉過3000多海裏的漫長距離,趕赴南印度洋。 22日10時10分,巽他海峽。 七級大風裹挾著滂沱暴雨排空而來,4米大浪如一堵高墻反復衝撞著船舷,掉頭南行的“南海救101”船險象環生。 “出現故障!”有船員大喊。 船長于志革一把抹掉臉上的雨水,牙一咬:“邊檢修、邊搜尋、邊前進!” 空中,中國空軍伊爾-76運輸機,從澳大利亞機場飛來; 海面,剛剛完成我國第30次南極科考任務的“雪龍”號科考船聞訊趕來。 30萬噸級商船“中海韶華”,在運貨途中接到電話緊急轉向,飛奔1350海裏參加搜尋。為此,這條船將因延誤交貨期承擔鉅額違約責任…… 為了239條生命,為了154名同胞,中國海空搜索力量跨越大半個地球。 期待中堅守--為了生命的守望,決不輕言放棄 24日晚22時,馬方宣佈,馬航MH370航班“終結”于澳大利亞珀斯西部的南印度洋海域。 客機失聯17天來的種種不安、焦急、糾結,瞬間被巨大的悲傷覆蓋。 這一刻,億萬顆心與家屬們一起,再次揪緊。 正在歐洲出訪的習近平主席當即指示,即派中國政府特使前往馬來西亞,處理馬航失聯客機事宜。要求我國有關機構協助馬方及各方力量繼續進行搜尋工作。 我外交部發表聲明,要求馬方進一步提供得出這一結論的所有信息和證據,並表示中方的搜尋工作繼續進行。希望馬方及其他國家的搜尋工作繼續。 第二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搜救工作仍是第一要務。 在希望愈加渺茫的時刻,中國和世界仍不放棄。 27日早5點,天還未亮透。中國軍機已從澳大利亞珀斯國際機場起飛,開始第三天的海上搜尋。這是當天最早起飛的一架搜救飛機。 自24日淩晨抵達澳大利亞,中國兩架伊爾-76運輸機每天都要飛滿8小時,每次都要將航油用到極限,直到油表亮起紅燈才折返,只為儘量多一些時間搜尋。 我國第一艘出動的搜尋船--“南海救115”已在海上轉戰20天。忍受著甲板上40多攝氏度的高溫,頂著顛簸造成的嘔吐,船長彭建波和25名船員們一刻都不放鬆。 海軍執行亞丁灣索馬裏護航任務的第17批護航編隊的三艘艦船也向南印度洋方向開展搜尋。 27日下午,麗都維景酒店家屬安置區,200多位家屬集體為機上親人祈福。 一位家屬説:“我們要收起眼淚,靜靜地為親人祈福,要團結一致,讓全世界看到我們中國人的堅強。” 追尋中相擁——為了生命的守望,我們共同面對 “砰、砰、砰……” 一段脈衝信號突然出現在“海巡01”輪的黑匣子搜尋儀中。 搜尋隊員們迅速戴起耳機。可是,信號不久又消失了。 這是4月4日下午,東經101度、南緯25度附近海域。 5日16時30分許,脈衝信號再度出現——長約1分30秒,37.5千赫茲,每秒一次。 同時,澳大利亞“海盾”號也監測到脈衝信號。 這是目前最接近馬航MH370搜尋重要進展的一個線索,有關各方正在對其進行鑒別。 在這場多國參與的海上搜救行動中,我國艦船成為海面搜尋主力。截至記者發稿時,我搜救隊伍已對20多萬平方公里的疑似海域進行了拉網式搜索,另有過往商船、漁船協助搜尋了16萬多平方公里。 航程漫漫。這次突破過去所有民航突發事件經驗和常識的搜尋行動,距離之遙、時間之長、難度之大,不斷突破人們的預期。 正如澳大利亞國防軍副司令馬克·賓斯金所言,“我們不是在‘大海撈針’,我們還沒確定那片‘大海’在哪。” 對於我國多數搜救隊員而言,這是一片海況複雜的陌生海域。10米巨浪、14級大風、只有幾百米的能見度…… 距黑匣子信號失效期越來越近,所有艦船、飛機都在加緊搜索。 4月3日下午,北京。 當中國海上搜救中心有關負責人詳細通報海上搜救進展時,現場上百名失聯乘客家屬集體起立,向搜救人員致敬。 一位家屬説:“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並不孤獨。所有善良的人都是我們的後盾,給了我們收起淚水勇敢面對的力量。” 為了生命,搜尋仍在持續。 為了真相,絕不放棄。 真相,事關生命的尊嚴;真相,是對親人的撫慰。(新華社記者李柯勇、齊中熙、林紅梅、白瑞雪、楊毅沉、熊爭艷、樊曦、安蓓、劉東凱、劉羊旸)(完)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