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記者 姚潤豐)“雲娜”來自於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的土著詞語音譯,中文意思是“你好”。可是在溫柔名字的包裹下,48年來最強的颱風“雲娜”于2004年8月12日橫掃浙江、福建等省。
“雲娜”從2004年8月8日晚上生成後便開始實行著凶險的“計劃”:10日淩晨加強為強熱帶風暴,11日淩晨加強為颱風,于12日晚上8時在浙江溫嶺石塘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45米/秒)。11日8時至13日8時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等地出現暴雨或大暴雨,其中浙江台州和溫州部分地區出現特大暴雨,僅在浙江省就造成了181.28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這場風力強、降雨量大、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的強颱風,與歷史上給浙江人民留下慘痛記憶的1956年、1994年和1997年的三次強颱風相比,死亡人數大為下降。“雲娜”颱風造成了179人死亡,上述三次強颱風的死亡人數分別為4925人、1216人和236人。
在抗擊“雲娜”的這場戰役中,黨中央、國務院對防禦颱風和救災工作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溫家寶總理親自到浙江視察災情,了解恢復生産和重建家園情況。國家防總緊急部署各項防禦措施。浙江、福建兩省各級黨委、政府把防臺救災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來抓,廣大基層幹部和共産黨員奮不顧身,勇挑重擔,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組織帶領群眾投入抗災鬥爭。在應對“雲娜”颱風過程中,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預案編制、預測預報、組織指揮、調度決策、群眾轉移、災民安置、衛生防疫、災後恢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地減輕了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毫無疑問,健全的應急管理機制是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的重要因素:
——加強預警預報,把握風雲變幻的主動權。預警預報是取得防颱風工作主動權的重要前提。進入90年代後,沿海各地加強了颱風監測、預警預報、防汛通信、計算機網絡和指揮決策系統等非工程設施建設,初步建成了沿海和海島自動氣象站網、氣象衛星遙感監測系統、水雨情監測系統、颱風預報預警系統、遠程會商決策指揮系統,為科學決策和及時組織群眾轉移贏得了寶貴時間,在防禦颱風和暴雨洪水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天氣氣候作為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有時攔是攔不住的,但防和不防卻大不一樣。直面重大災害,氣象預報“一字千金”。哪怕是提前半小時的準確氣象預報也會避免巨大的損失,為抗災防災搶奪先機。抗擊“雲娜”的戰役中,中央氣象臺、浙江和福建等氣象臺無論是對颱風路徑、登陸時間、登陸地點,還是風、雨強度和範圍都作出了準確及時的預報,各級政府依據氣象部門的預報,提前防範、科學調度、全面部署,迅速啟動防颱風預案,落實各項措施,使颱風所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值得關注的是,為了提高老百姓對颱風“雲娜”可能造成嚴重危害的警惕,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現身8月12日的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之後的電視天氣預報節目,親自向公眾發佈颱風“雲娜”緊急警報。這是中國氣象局局長歷史上第一次主持電視天氣預報節目。
——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有力抵禦颱風“雲娜”。2003年,浙江省出臺《浙江省處置經濟社會緊急情況工作預案》。2004年上半年,在抓緊制定《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同時,趕在颱風季節前,出臺了《浙江省洪澇臺旱災和水利工程險情應急措施預案》等多項應急預案,並加強了預案演練。
2004年8月9日至10日,“雲娜”颱風尚處於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的發展階段。根據氣象預警信息,浙江省、福建省及時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密切關注颱風動向,做好各項預防工作。各地組織力量,全面檢查海塘、水庫等水利工程設施,迅速封堵海塘旱閘等通道;對山洪和滑坡的易發地段,加強巡查預警;組織沿海船隻回港避風,全面封停內河(湖)船隻航行;暫停各類建築工地施工;加固城鎮廣告牌等高空設施。採取強有力措施,利用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形式,發佈預警信息,宣傳防範知識。
8月11日至12日,為“雲娜”颱風生成到登陸階段。浙江省組織廣大幹部深入基層,逐村、逐戶、逐個工地進行動員,做耐心細緻的説服工作,將易受颱風威脅的人員及時撤離轉移到安全地段。在短短20多個小時的時間裏,全省各級幹部黨員迅速行動,騰出大批教室、旅館和機關辦公室,安置從危險地帶轉移出來的群眾。認真做好涉險人員排查轉移避險工作,在城區利用防空警報、警車警報器,在鄉村利用高音喇叭、敲鑼、吹哨等非常規手段發佈緊急轉移命令。據不完全統計,浙江省共緊急轉移群眾46.79萬人,組織9900余艘出海船隻回港避風,有效地減少了人員傷亡。
8月12日至13日,為“雲娜”颱風登陸後的響應和恢復階段。颱風剛過,供電、供水、通信、交通、水利等部門迅速調集力量,組織搶修水毀設施。中央緊急安排了4600萬元救災款,省、市、縣各級落實緊急救災資金1.8億元和折價1940萬元的救災物資。對因房屋倒塌需重建的群眾,決定免收11項行政性收費,並對部分受災企業提供低息貸款擔保。
——健全的應急指揮體系。防颱風工作涉及面廣,也是一項公共事業,需要堅持政府主導,組織動員全社會各行、各業、各部門和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因此,統一指揮、分工協調和社會聯動的工作機制是做好防颱風工作的關鍵。在應對颱風過程中,浙江、福建的省、市、縣都建立了以黨委、政府為核心的應急決策指揮機構,有關部門共同參加,實行統一領導,果斷決策,分級負責,積極應對。在決策時,尊重科學規律,發揮專家作用,組織各部門進行會商,為領導決策提供支持。在遇到重大險情時,當地黨委、政府及時組織動員各部門、部隊、武警以及社會各界力量,確保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完善的工程設施體系。1998年以來,浙江省投資50多億元建成了近1400公里高標準海塘,從根本上提高了沿海地區防禦風暴潮的能力。投資15億元對病險水庫進行了加固,並啟動了“千庫保安”工程,較大幅度提高了水庫的防洪效能。投資120多億元基本建成了縣級以上城鎮的防洪工程體系,使城市防洪能力達到50年一遇以上的防洪標準。在防禦“雲娜”強颱風中,已建標準海塘、水庫等主要工程設施經受了考驗,沒有一處標準海塘決堤,也沒有一座水庫垮壩,充分發揮了工程抗禦暴潮、攔蓄洪水的巨大作用。
——注重依靠科技和現代通信手段。在這次的防臺第一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多普勒天氣雷達監測網、“風雲二號”衛星和自動氣象站網組成了門類齊全、佈局合理的氣象綜合探測系統,全方位地日夜“盯”著颱風“雲娜”的動向,在準確跟蹤定位、監測颱風、獲取颱風實時信息方面提供了保證,使它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産權的颱風數值模式系統也對颱風“雲娜”的路徑和風雨強度等作出了準確及時的預報。由於準確預報了颱風“雲娜”,中國獲得了世界氣象組織2004年度世界颱風減災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