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農業經濟是以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為途徑,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能源為重點,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把農業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農業資源—農産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的生産模式。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是促進農業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的重要方面,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選擇。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為新農村建設夯實經濟基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重要的內容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只有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提高了,才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有利於農業生産從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加快農業産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村的産業升級,提升農村的生産方式,提高農業生産效率,促進農業生産發展。發展循環農業經濟要求農業生産的現代化,實現農産品生産、加工、流通的專業化和規模化,使普通農戶轉變為多種類型的專業戶,進而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循環農業經濟要求農業生産的生態化,提倡資源的多級循環利用和適度的外部投入,農産品産量和農産品質量都會有極大的提高,而農業生産成本會隨之降低,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減少農業生産對工業品農藥、化肥的過渡依賴,降低了生産成本。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可以有效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循環農業經濟要求農業生産是産業化的生産,形成一個良性運轉的“産業鏈”或“産業網”。這提高了農業生産效率和人才資源配置效率,增加了農業就業機會。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還擴大了勞動密集型的園藝、畜牧、農産品加工等優勢産業的規模,可以吸納更多農村勞動力就業。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有利於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顯著提高的階段,對多樣、安全、優質農業及其加工産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使我國農業陷入了發展與環境保持的兩難之地。循環農業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農業資源可以在這個不斷進行的農業經濟循環體系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農業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同時,綠色食品、綠色消費、綠色環境是當今農産品出口的時尚和潮流,發展循環農業經濟能夠提高我國農産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良好生態環境
循環農業是生態化的農業,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是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和有效利用農業資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方向。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可以有效保護和利用農業資源。我國農業長期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農業化學物和沉澱物對地表、地下水的污染,生態問題日益嚴重,制約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有利於農業資源的保護,它按照“無害化、低排放、零破壞、高效益、可持續、環境美”的思路,統籌規劃農業各産業發展,為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生活方式的改變提供堅實基礎。發展循環農業經濟,能夠提高農業生産效率,優化農業投入結構,進一步保護耕地等自然資源,扼制掠奪性經營;發展循環農業經濟,在農業生産中推行清潔生産,遏制了過量施用化肥、農藥與機械作業,避免了耕地污染、土壤質量下降,促進資源的永續利用。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可以促進農村環境的改善。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是按照循環經濟的再循環原則對農業和農村生態系統的物質流向實行綜合治理,對農村土、水、種、肥、藥、電、油、柴、糧等各種生産要素進行統籌考慮,深度利用農村種、養業産生的廢棄物和以農産品為原料的城市工業及鄉鎮企業産生的廢棄物,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真正實現“吃幹、榨凈、回歸大地”,使農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
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村的民主政治進程“管理民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特徵。它要求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使更多的農民,通過更多的渠道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策過程。
循環農業經濟可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循環農業經濟將農業系統內部産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將農業及相關産業生産的産品或廢棄物通過交換而相互銜接,延長了農業生態産業鏈,並形成了協同發展的産業鏈。這個鏈條首先從經濟利益上將單個的農民聯絡起來,進而建立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聯絡與溝通渠道,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為新農村建設中的民主管理提供了組織保障。
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為農民參與民主管理提供了組織上的保障。目前,由於家庭承包經營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小規模分散經營,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大部分農民是以個體的狀態參與農村發展決策,只能通過選舉、民意測驗、表決等方式影響決策,參與的程度較低。一般而言,農民組織化程度越高,民主參與的制度化渠道就越多,農民的意願在新農村建設決策中得到的表達和整合也會越充分。循環農業經濟是現代化的農業經濟,它要求建立現代的組織形態,使農民以組織成員的身份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計劃、決策、組織實施全過程,提高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參與程度,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管理民主。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體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本質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現有的農業生産模式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不太適應,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和完善:一是要培育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農民,為發展現代化、産業化、生態化的循環農業經濟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撐。二是運用經濟手段促進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綜合運用財稅、投資、信貸、價格等政策措施,調節和影響農業投資主體的經營行為,建立自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激勵機制,形成循環農業經濟發展的外部效應內部化機制。三是建立和完善推進循環農業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補償機制。四是加強政府對循環農業經濟的行政指導,要加大財政投入,提高我國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國內外市場競爭力。五是建立有效的循環農業發展技術支撐體系,重點加強對節能、節水、生態等技術的研究開發,促進技術進步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農村和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何焱 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