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兩個和諧”思想是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08日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先後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動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思想(以下簡稱“兩個和諧”思想),成為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外交工作的重要戰略思想。從理論層面深入理解“兩個和諧”思想,準確把握二者之間的關係,對於深刻領會其理論價值,更好地指導我 們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兩個和諧”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品格

    “兩個和諧”的思想是建立在對時代特點、世界發展態勢和中國國情科學判斷的基礎之上的,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品格。

    “兩個和諧”思想的形成集中表現為兩個統一的過程,即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動實踐相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不斷發展變化的世界相統一,體現了與實踐相依存、與時代同呼吸的特點。

    首先,“兩個和諧”思想立足國內實踐,緊扣現實主題。當前,中國社會發展在進入“黃金髮展期”的同時,也步入了“矛盾凸顯期”。國內各種複雜的經濟社會矛盾,要求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思路上必須要有新的突破,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佈局的認識上必須要有新的發展。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思想的提出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方向的認識越來越全面,越來越系統;我們黨領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思路越來越清晰,步伐越來越穩健。“和諧社會”思想首先著眼于當前國內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緊迫任務與挑戰,同時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目標作出了科學規劃。

    其次,“兩個和諧”思想順應世界潮流,具有時代特徵。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但局部動蕩與衝突並未消失。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恐怖主義危害上升,人的發展和自然規律出現一定程度的背離,貧困問題愈加突出,南北差距拉大,有組織犯罪、各類災病層出不窮,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文化、文明之間的矛盾難以消除。人類遠未達到和諧的境界。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發展,建立一個國與國和平相處、人與人和睦相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世界,成為各國人民共同的理想追求和時代發展的潮流。胡錦濤主席提出的以“堅持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堅持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堅持包容精神,建設和諧世界”為主要內容的“和諧世界”思想,不僅提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崇高目標,而且指明了這一目標的核心內容與實現途徑,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共鳴。“和諧世界”思想首先落腳于解決當前人類社會發展面對的一系列重大矛盾和問題,同時回應了世界各國人民對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普遍期望。

    “兩個和諧”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一個歷史進程,是一個民族化的進程,同時也是一個世界化的進程。中國是在與經濟全球化相聯絡而不是相脫離的進程中進行現代化的。中國的發展要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就必須要和它賴以存在的世界緊密聯絡,而不能孤立於外。“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關係反映的正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發展與人類社會發展的辯證統一關係。

    建設“和諧世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外部條件。首先,“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和平發展道路的保障。走和平發展道路,首先要求我們必須爭取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在與世界各國的互利合作中獲取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技術、資源和市場。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不僅符合人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其次,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必須用聯絡、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不可能孤立地發展,只有面向世界,為世界所接納,才能擁有廣闊的發展前途。因此,必須通過在國內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對外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更加緊密地把中國自身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聯絡在一起,使中國的發展始終和世界的發展相協調,使中國的國家利益與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相一致。

    構建“和諧社會”是建設“和諧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走和平發展道路,還要求我們用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的和平,促進人類的共同發展。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的穩定與發展必然會對世界形勢及人類未來的發展走向産生重要影響。中國落後,世界無法達到普遍繁榮;中國無序,世界也難以實現和諧。因此,中國構建“和諧社會”是人類邁向“和諧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必將為豐富多彩的人類社會發展模式增添新的內容,必然增強中國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能力。中國在自身構建“和諧社會”努力的基礎上提出建設“和諧世界”的思想,也體現了一個愛好和平、講求正義、尊重秩序的大國的責任意識,代表的是開放、民主、不斷成長的中國對世界未來的期待與承諾,是中國對人類發展理念的新貢獻。

    “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思想體現了中國內外政策的高度統一。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越來越需要中國。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站在時代發展和中國振興的戰略高度,將國內執政理念與外交理念在理論上相銜接、相統一,不僅是實踐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實踐發展合乎邏輯的必然結果。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和諧世界”思想是我們黨國內執政理念在外交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和諧社會”思想在國際層面的自然延伸。“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思想相繼提出,並形成有機整體,充分反映出我們黨對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相互關係的深刻認識,也反映了我們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站在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高度,熟練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不斷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使指導自己內外實踐的理論和政策不斷科學化與系統化的高度智慧與深邃眼光。

    “兩個和諧”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兼收並蓄的風範

    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理論體系,在形成過程中批判地吸收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各种先進成果,不僅顯示了理論魅力,而且展現出兼收並蓄、批判揚棄的理論風範。“和諧世界”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其形成也遵循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的優良風範,表現出寬闊的視野和深厚的根基。

    其一,“兩個和諧”思想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哲學思想。“兩個和諧”思想首先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和諧”思想。“和諧”思想在中國源遠流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它體現了中國人民對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至高狀態的強烈渴求,也為治國安邦乃至今天我們建設“和諧世界”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源泉。“兩個和諧”思想還同時繼承了中國傳統哲學中“和而不同”的理念。“和諧世界”承認世界多樣性的現實,主張各國以包容精神平等相待,和平共處。這和“禮之用,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等古代哲學思想一脈相承。“兩個和諧”思想包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表明,不斷發展的中國正以高度的責任感,承繼先賢,延展未來,在國內建設“和諧社會”的同時,努力把博大精深的文明成果展示給各國人民,讓世界共同分享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産,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共創人類新的文明。

    其二,“兩個和諧”思想發展了我們黨寶貴的執政理念和外交理念。“兩個和諧”思想反映了我們黨長期堅持的從全局出發思考問題、制定政策的思想方法。構建“和諧社會”要求我們把國內工作視野拓寬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統籌各種社會資源,確保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使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目標的提出,是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對“和平”外交理念的發展與昇華。胡錦濤主席闡述的“三個堅持”的思想充分體現並融合了近年來中國外交積極倡導的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觀,以平等互利為核心的新發展觀,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為主要內容的新安全觀,以尊重多樣性為特點的新文明觀,向世界昭示,一個對內堅持和諧發展、對外主張和諧共處的中國必然是和平發展的中國。

    其三,“兩個和諧”思想呼應了當代世界的互利共贏觀。經濟全球化在給世界帶來繁榮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和貧富不均,不少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日益被邊緣化。一些發達國家借經濟全球化之機,把自己的價值觀和社會制度強加給他國。各國希望保護自身的文明特性,在堅持自己社會制度與發展模式的同時加強合作、引導全球化朝著互利共贏方向發展的呼聲不斷增強。“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兩個和諧”思想突出應尊重各國根據本國國情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謀求自身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權利,主張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共同努力,推動世界均衡發展,努力建設一個“人人享有發展的世紀”,而不是一個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世界。這一思想正是在總結以往國際關係實踐和人類歷史發展教訓的基礎上,對當今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訴求的有力回應。

    其四,“兩個和諧”思想符合了人類社會崇高的理想。“兩個和諧”思想不僅與中國人民千百年來所追求的“大同”思想相一致,體現了我們祖先在兩千多年前闡發的“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與“天人合一”的境界,而且與聯合國所倡導的宗旨也是一致的。《聯合國憲章》提出,“欲免後世再遭今代人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促成大自由中之社會進步及較善之人生”,要“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鄰之道,和睦相處”。這裡的“容恕”、“和睦相處”,都是“和諧”價值觀的體現。因此,“兩個和諧”思想的提出,也是對聯合國精神和原則的豐富與貢獻,體現了人類的共同理想。

    胡錦濤主席指出,中國必須“把自身的發展與人類共同進步聯絡在一起,既利用和平發展帶來的機遇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兩個和諧”思想作為我們黨實踐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進一步明確了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國內與國際責任,必將為指導中國通過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而為促進人類社會的繁榮與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王亞軍)

 
 
 相關鏈結
· 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正確處理利益關係
·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更加注重社會公平
· 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 構建和諧社會是重點
· 文匯報: 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發揮老年協會作用
· 政協委員建言:社會公平來自利益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