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中國式奢侈蔓延之風該剎 代表委員抨擊面子經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中國式奢侈”蔓延之風該剎!
——代表委員抨擊“面子經濟”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新華視點”記者陳芳、李柯勇、張淼淼)豪華辦公樓四面開花,送禮文化愈演愈烈……這種奢靡之風在2007年年初被冠以一個新名詞:“中國式奢侈”。席捲其中的消費主力,不僅有一夜暴富的有錢人,更有一些地方政府、商家和普通消費者,“面子經濟”的危害由此可見一斑。

    近日來,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聲討這種不良傾向,認為這種奢侈不僅揮霍大量社會財富,而且帶壞了社會風氣,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

    政府高消費:辦公樓勁刮奢豪之風

    6幢嶄新的辦公大樓、一個巨大的半球型會議中心如美國白宮氣勢恢弘,數百畝的綠地、園林、假山、噴泉環繞其中。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幾隻鴛鴦鴨、非洲鵝在悠閒地遊弋……

    只看這段描述,你會以為這是個風光旖旎的水鄉園林呢。其實,這是河南省鄭州市窮區縣之一的惠濟區的政府辦公新址。近年來,類似的“官衙工程”四面開花,奢侈程度一山更比一山高。

    “因為揮霍的是公款,不用自己掏腰包,所以不知道心疼。”一些代表委員説,從“真皮座椅老闆臺,電視電腦隨時開”等越來越多的民謠和順口溜中,不難看出老百姓對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敗家子行為十分反感。

    “一些地方領導急於脫掉身上的‘土味’,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這可以理解。只可惜勁使得不是地方,經濟、科技的核心競爭力跟不上,光在面子上下功夫,最後得到的不是地方經濟的發展,而是百姓怨聲載道。”全國人大代表陳惠娟一語中的。

    全國人大代表史和平概括,大興土木的地方政府一般都會抬出兩個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其一,城市建設要有“超前意識”,不能剛建好就過時;其二,提升地方“形象”,給人以“可靠、實力”的印象,以利於招商引資。但政府的奢華消費,與當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和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豪華衙門’背後往往隱藏著腐敗。”史和平代表説,從媒體披露的此類典型案例中發現,越是經濟貧困的地方,某些領導越是喜歡搞豪華工程,貸款、舉債,挪用扶貧款、救災款,違規修建高檔樓堂館所。

    濫用行政權力,地方經濟發展中大量的非理性行為成為讓代表委員們最憂心的奢侈。盲目投資、形象工程屢禁不止;高能耗、高污染不能有效控制;公款吃喝、公車消費之風盛行……很多地方、部門利益攪在其中,這也成了近年來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在執行中遇到的一大障礙。

    暴發戶燒錢:天價年夜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2000年春節時,萬元年夜飯才剛剛“試水”。到了2006年1月,杭州一家酒店推出了一桌高達19.8萬元的豪華年夜飯,創出了年夜飯的“天價”……

    奢侈品不論有多高的“天價”,在中國都不愁找不到買家。“有些人吃天價年夜飯的心態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陳惠娟代表講了一個故事:“有位老闆發財後到廣東一家飯店顯富,進門就説,給我做一桌10萬元的宴席來。飯店把最貴的菜都端上來,還是湊不夠10萬元。廚師靈機一動,多上了一盤拍黃瓜,美其名曰‘雷擊黃瓜’。我想當時環繞在那位富豪四週的目光裏,不僅沒有艷羨,反而是鄙夷。他體會的也一定不是滿足,而是尷尬。”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主流風氣是崇尚節約,反對浪費,而如今,那種炫耀式的奢侈卻在一些暴富階層中間復活了。

    陳惠娟代表説:“有人覺得,只有這樣擺譜、擺闊,才能顯得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才能‘光宗耀祖’。還有人會認為這是我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當然,只要誠信經營、依法納稅,富豪們追求自己的生活享受,別人也無權過多地詰責。但是我只想説,這樣的人富得低俗。多多投資慈善事業,或辦教育,或幫助窮人,他們就會贏得更多的尊敬。”

    商家造噱頭:過度包裝“櫝貴于珠”

    去年中秋,“櫝貴于珠”的天價月餅被有關部門叫停,到了今年春節前,全國各地的商場超市裏又出現了“豪華版”的禮品包裝。一瓶價值幾百元的酒,裝進雕成“龍鳳”的玻璃裝飾品底座,立刻身價數倍。

    層出不窮的天價月餅、天價洋酒現象,引起代表委員們對豪華包裝的強烈抨擊。祝義才代表説:“這是典型的庸俗式奢侈。‘過度包裝’屢罵不絕,説明它有市場,這絕不是‘奢侈’二字所能概括的。誰都清楚,買這麼貴的東西,大多數人都不是給自己用,而是用來送禮的。特別是送給一些有權者。”

    “可以説,奢華的包裝不僅是用來包禮品的,而且成了行賄受賄的遮羞布。”祝義才代表一語道破。

    過度包裝在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助長了商業欺詐之風。一位政協委員質疑:一些商品的包裝成本佔到産品總價的一半以上,已經是喧賓奪主櫝貴于珠,更有商家趁機搭售其他商品,這對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而言,豈非毒瘤?

    拉動經濟不能靠“虛”的東西,包裝行業的GDP倒是上去了,但整個社會將要為此浪費多少資源?全國政協委員劉璞表示,過度包裝一次性耗費大量原材料,使原本稀缺的資源更趨緊缺。巨量的生活垃圾隨之增加,過度包裝物産生的“白色污染”更是嚴重困擾城市。

    大眾虛榮心:“死要面子活受罪”

    如果説“比富鬥闊”還只是一些有錢人炫富心態的滿足,那麼對普通消費者而言,“面子經濟”的産生,也使得他們不自覺地捲入其中。追求“吃”的奢侈,“用”的奢侈,“送”的奢侈,波及面廣,幾乎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

    從彩屏、和弦、無線上網、數碼拍照到MP3,每一個噱頭十足的新功能都帶來一個新“換機時代”。與層出不窮的新款手機受到熱烈追捧形成對比,全國每年淘汰7000多萬部手機。“手機壞了”早已不是淘汰因素,“有點舊,用著沒面子”成為換機的最大理由。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傳統美德,隨著國人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商家的引導,逐漸被演變成一種“中國式奢侈”。每逢重要節日,就會為不少中國人帶來一場金錢的“浩劫”、一番送禮的傷神。

    是什麼挑動大眾這種非理性奢侈的神經?明知道有時消費是一種浪費和假象,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接受記者採訪的幾位代表委員認為,“禮尚往來”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但現在消費者購買豪禮並不是用來消費,而是含有“人情”和“面子”。作為消費者,我們也應當深思,自己是否也在推波助瀾,迎合商家不理性的市場行為?任何事情都必須適度,過度、盲目的追求表面虛榮,不論對個人、家庭還是整個社會都是個危險的信號。成由勤儉敗由奢,所有的浪費都當禁絕。

    全國人大代表祝義才説,奢侈消費的危害不僅在於浪費掉多少金錢、多少資源及多少人力,更在於鼓噪了不和諧的超前消費風,破壞了勤儉節約的良好風俗,背離了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期望于用一個簡單的行政命令來解決。而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帶頭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把國人的消費觀引上一條健康的軌道。

 
 
 相關鏈結
· 全國政協委員劉文甲:努力建設美麗的"田園城市"
· 全國政協委員徐善衍:轉制院所需充足資金和活力
· 徐錫安委員建議:互聯網事業應在發展中加強管理
· 田麥久委員:確保市民正常生活是人文奧運的體現
· 代表委員建議制定社會募捐法 讓愛心與法律同行
· 代表委員建言:國家應出臺政策鼓勵通用航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