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兩會民生話題:讓低保“大傘”為9億農民遮風擋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讓低保“大傘”為9億農民遮風擋雨
--代表委員熱議“全民低保”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朱薇、田剛)“有兩個農村兄弟,哥哥因徵地農轉非,每月可領到100多元低保金,而弟弟拿農村特困補助每月不到10塊錢。兩人僅僅戶籍之差,享受低保政策就迥然不同。”全國人大代表劉明華用一個親見的實例説明當前城鄉之間的福利“巨壑”。

    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處處體現出民生關懷,提出今年要在全國範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為加強“三農”工作、構建和諧社會的又一重大舉措。黨中央、國務院加強“三農”工作的決心令舉國振奮。在分組審議討論報告時,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表示,作為弱勢群體分享發展成果“最低層次的命題”,應儘快積極有序地在農村地區全面建立低保制度,讓這把“大傘”為農民遮風擋雨。

    低保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安排走進尋常百姓生活,不過短短10年而已。我國傳統的社會救濟,只是把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孤老殘幼人員作為救濟對象;隨著向市場經濟轉型,産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産生了一批下崗失業人員,為了從制度上防止社會成員因生活困難陷入絕境,1997年我國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到2002年,低保制度已經實現城市人口“應保盡保”。目前低保人數穩定在2200萬人左右。來自重慶的馬正其代表深有感觸地説:不管是移民安置、徵地拆遷、國企改制,每一項改革方案必定有相應的低保措施。低保制度真正成為社會發展“穩定器”、經濟運行“減震器”、社會公平“調節器”。

    然而,9億農民並不在城市低保範圍之內。全國人大代表陳忠林表示,我國經濟一直以發展為首要命題,而發展以更多的人受益為宗旨。在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一些問題也日益凸現,一個數字巨大的貧困人口群體依然存在,社會機會不公、收入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等問題已變得日益嚴峻。

    代表委員們指出,這一切的問題集中于一點就是,如何讓更多的百姓在改革中受益,如何讓所有的人分享改革成果,而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全民低保”便是破解最低層次的分享改革成果命題的“要門”。

    近年來,各地紛紛探索實施農村低保制度。目前,農村低保覆蓋了25個省份,惠及1500多萬農民。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一個歐洲國家的人口,但相對於中國龐大的農民群體,只是一個小小的“零頭”。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由於許多專項救助制度都與低保聯絡在一起,在一些地方,城鄉社會保障差距進一步拉大。馬正其代表説,目前我國實施新型救助體系是以低保為基礎,隨著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廉租房、司法救助等一系列專項救助制度的實施,使城市低保的“附加值”大增,而農村低保至今尚未能實現全覆蓋。這樣,低保福利的城鄉差距可謂“舊壑未平、又生新壑”。

    劉明華代表表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農民和城市居民的差距在拉大,這説明農民享有的政府福利存在被邊緣化傾向。

    近幾年來,農村低保一直都是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他們見仁見智,獻計建言。今年,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對這個“老熱點問題”一錘定音。

    “中央下決心,關鍵看落實”。全國人大代表傅志康、政協委員陳萬志等認為,低保是“民生優先”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目前國家財政實力對於實現“全民低保”並非難事,關鍵還需要各級政府真實領會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加強“三農”工作的精神,能夠科學、理性地處理“保吃飯”與“保發展”的關係,儘快推進“全民低保”體系建設,把農村低收入群體的“救命錢”落實到位。

    陳萬志委員還提出,低保金是貧困群眾的保命錢,然而目前作為社會“穩定器”的低保制度在政府的財政預算中沒有剛性的規定。在一些地方政府眼裏,花在低保上的錢可能在短期內難見效益,尤其是這種效益還是隱性的,對官員的政績而言肯定比不上基礎設施建設來得快、來得明顯,因此,建議對低保資金安排要不低於財政收入增長幅度進一步作出明確規定。

 
 
 相關鏈結
· 鈕小明代表建議制定《天然氣法》打破行業壟斷
· 兩會民生話題:代表委員熱議藥品“降價死”現象
· 代表委員議政錄:常金月代表呼籲為城管工作立法
· 代表委員:壟斷企事業單位應退出其他競爭性行業
· 兩會文件解讀:中央財政安排150億元發展現代農業
· 讓農民看病不再難—代表熱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