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讓農民看病不再難—代表熱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用好101億元 讓農民看病不再難
——代表熱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趙曉輝、陳黎明、孟昭麗)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101億元。如何把這項好政策落到實處,成為代表們關注的話題。

    規範報銷藥品目錄

    當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在探索階段,一些地方的保障水平有限,而且起付點、報銷比例等如何確定仍在摸索中。

    “隨著各級財政投入的不斷增加,更多的農民將享受到醫療實惠。關鍵是各地要在操作層面上儘快細化這項政策。”全國人大代表、遼寧鞍山市衛生局局長巴福榮説。

    山東省微山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陳輝就發現,很多常用的藥並沒有納入農民可報銷的藥品目錄,而目錄所包括的一些藥品則早已被淘汰。“有些藥必須要用但卻不能報銷,無形中減少了農民享受合作醫療的實惠。”陳輝説。

    另一方面,受利益驅使,一些醫生傾向於開目錄之外比較昂貴的藥品,使農民患者增加了就醫費用,也使得合作醫療的實惠縮水。

    安徽省立醫院院長許戈良代表説,藥品目錄要規範,同時還要控制好藥品價格,對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加強審核,如果查出問題應該取消定點醫院的資格。

    簡化看病轉診手續

    “鄉鎮衛生院——鄉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縣醫院——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縣外醫院”,這是不少地方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到縣以外看病時所必須走的程序路線。繁雜的過程讓很多農民對參與新農合的嚮往打了折扣。

    來自湖南的任玉奇代表説,不能輕視細節不到位對好政策的“消蝕”作用,新型合作醫療要加強市、縣、鄉(鎮)、村四級統管聯動機制,將工作做細,不要讓農民跑冤枉路。

    微山縣今年起改變了以往的做法,全縣參合農民憑醫療卡可以在任何一個定點衛生機構看病,而且根據本縣特點選定了幾個外縣定點醫院。“一些村子到縣城得半天的路程,路費都得20多元,外縣的醫院反而更近,他們憑卡直接去看病就可以了。”陳輝説。

    用農民聽得懂的話宣傳好政策

    河北省臨城縣農民趙靜花一直埋怨丈夫去年底交了每人10元的“參合費”:“有啥用啊,兩千塊錢以上才能報銷呢,錢都是白交!”而記者致電該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辦公室卻發現,在鄉(鎮)和縣衛生機構的報銷起付點分別為100元和300元,縣以外就醫起付點才是兩千元。

    任玉奇説,農村本來就信息閉塞,而有些工作人員為儘快完成任務,只管催促農民交錢,往往使得農民對中央政策一知半解,甚至誤以為是變相增加農民負擔。

    農民代表李常水説,農民沒有報銷醫藥費的概念,如果宣傳不到位,一開始對合作醫療就不太認可,但如果看到身邊的人受益了,農民就認識到合作醫療的好處,並積極參加。

    他們建議,要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好處向農民講清楚,對從事此項工作的人員要培訓到位,並注重用實例説話,讓農民儘快了解政策。

    鄉鎮衛生院改革儘快到位

    據了解,很多鄉鎮衛生院設備陳舊,仍處在缺醫少藥的狀況,致使醫療服務能力不能充分滿足農民的就醫需求。被問及是否到鄉衛生院看過病時,河北省臨城縣農民吳茂林説:“有鄉衛生院,但條件太差,看不了什麼病,我們一般都直接去縣醫院。”

    政府工作報告説,今年要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衛生服務網絡,每個鄉鎮由政府辦好一所衛生院,並支持每個行政村設立一個衛生室。代表們對這項措施都十分贊同。

    許戈良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衛生院報銷比例最高,鼓勵農民到鄉鎮衛生院看病,但是如果農民去了看不好病,這項政策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巴福榮説,鄉鎮衛生院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關鍵環節,房屋建設、設備、資金、人才四配套都要到位,否則這種普惠農民的政策就會遭遇瓶頸。

 
 
 相關鏈結
· 關注三農問題:代表委員提出發展現代農業5種看法
· 關注三農問題:用郵政網點資源助解農産品銷售難
· 關注三農問題:人大代表提出要防止農村"空殼化"
· 兩會新華時評:讓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事業
· 代表委員議政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農民的福音
· 代表委員議政錄:樊明武代表為大學生就業支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