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記者 張旭東 劉錚 趙曉輝)2006年我國財政收入達3.9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也意味著國家的“錢袋子”更鼓了。全國財政支出達4.02萬億元。這些錢花到哪去了?花得值不值?代表們對此進行了審查。
一份明明白白的國家“大賬”
按照財政預算報告,2006年全國財政支出達4.02萬億元,中央財政本級支出約1萬億元,地方財政本級支出3.02萬億元。
“花”的比“掙”的多,意味著去年3.93萬億元收入不僅已全部“花”了出去,而且還不夠用。財政專家表示,按照近年來常用的財政政策,預算執行中要適當利用財政赤字和國債的辦法,來彌補差額不足。
支出4萬多億元,滿足的是國家建設和百姓生活的現實需求,也反映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後勁。不過,這些錢要花得明明白白,要讓人民知道,讓人大代表看得仔細。
3月5日,幾本合計達數百頁的財政審查參閱材料交到了幾千名人大代表的手上。“這好比是國家的賬本,讓人民代表來監督。”全國人大代表秦池江説,“總體來看,財政預算情況透明度近年來越來越好,從這些材料中可清楚看到國家的錢花到哪去了。”
在2006年以前的人代會,發到代表手中的只有一份財政預算報告,錢是怎麼花的,看不太明白。從2006年開始,相關預算部門開始為代表編發相關財政參閱材料。
今年兩會的財政參閱材料包括預算執行和預算安排中涉及的部分重點財政政策及財政工作;一些重點支出的總體情況;多年度的財政收支情況。而同時發到代表手中的2006年全國預算執行情況資料,也清晰地顯示了去年財政資金的投向:
——中央政府投資總規模1254億元;
——全國財政科技支出1260.38億元;
——全國財政文體廣播事業費支出834.53億元;
……
從“國家基本建設”到“支農”;從“教育”到“醫療衛生”等一筆筆巨大的支出資金,都清晰地顯示出投向,可謂一目了然,明明白白。
1萬多億元:直接用於支農和民生事業
4萬多億元的“花銷”,刨去國家基本建設等支出外,大體測算一下,足有1萬多億元直接用在了支農和教育、社會保障等民生事業上。
財政預算報告指出,2006年僅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各項支出共3397億元,比上年增加422億元,增長14.2%。
“公共財政的陽光越來越多地照耀到農村。”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説,2006年財政支持“三農”具有力度大、政策實、措施多、機制新的特點。
“農村各項事業基礎薄弱,亟需大力支持,中央財政對農村傾斜力度加大表明了中央建設新農村的決心。”來自遼寧農村的全國人大代表毛豐美説。
就業是民生之本。2006年全國財政就業和社會保障支出4337.65億元,增長17.3%。
“這體現了公共財政公共性和公益性的本質特徵,財政支出重點向社會事業傾斜,突出加強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説。
2006年全國財政教育支出4752.7億元,增長19.6%;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1311.58億元,增長26.5%。“這些錢,是為了解決上學貴、看病難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余的娜説。
跟蹤問效:讓錢花得擲地有聲
“財政資金是人民的血汗錢。”黑龍江團全國人大代表何淑蘭説,“這些錢要花得實在,花得明白。要問一問是不是真的花到老百姓手中去了?這是人大代表的責任。”
審計署近年來均對財政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審計署曾表示,中央補助地方支出預算編制還比較粗放,透明度還不高,既不利於中央財政科學有效地管理和分配這部分資金,也不利於地方人大和政府加強監督管理。要加大中央部門預算執行責任,實行必要的問責制和項目預算績效評價制度,強化預算約束,提高預算執行效果。
財政預算報告中也承認,2006年中央預算執行和財政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財政資金損失浪費等現象時有發生,財政收支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雖然財政收入增加了,但是政府公務也增加了,有些部門也不夠精簡,冗員較多。”秦池江代表説,“更讓人痛心的是,現實中也存在很多奢侈浪費現象,有的財政資金被用到了建豪華樓房、培訓中心等設施上。”
“政府使用了納稅人的錢,就應該讓人民知道錢花到哪兒去了。”何淑蘭代表説。也有代表認為,國家的大賬是明白的,但就怕到地方上走了樣。
秦池江代表建議,應建立對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的財政資金投向的監督制度;對投入民生的錢,最後還要查一查效果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