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胡梅娟、顧立林、周芙蓉)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來自各地的代表們圍繞這一議題進行了認真審議,積極發表意見和建議。
謹防盲目發展
生態環境脆弱的地方,非要大幹快上一些重污染項目;在電腦尚未普及的地方,偏要發展信息等高新技術産業;糧食主産區卻非要“工業強縣”……東中西部地區在發展的路徑選擇上,都經受著同樣的考驗。
“發展是硬道理,但如何發展卻是個嚴肅的科學問題。”天津濱海新區管委會主任皮黔生代表説,,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必須要有新思路,要著眼長遠發展,科學規劃長期發展目標。
談及發展,一些地方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要創造條件上”,在所謂的“創造條件”中,出現了揮斧砍伐三北防護林建設度假村;把淘汰的東西建在自己地盤上;招商競爭越演越烈,甚至出現“零地價”“負地價”之怪事。
代表們認為,總理報告給東中西區域發展規劃了不同的發展之路,糾正了地方政府以往單純追求GDP的做法。不同的發展路線圖,為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發展要打“組合拳”
貴州省副省長孫國強代表給記者講了一件事:東部地區的一家企業到貴州來發展,卻多次受到當地政府的干涉;經國家規劃審批,給鄰近的一個省份送電的黔東火電廠已開工建設,明年即可發電,但這個省卻明確表示:不買電,自己要建電廠。
天津天鐵冶金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嘉代表説,一些地方在發展規劃綱要中,都表現出強烈的區域合作需求,但在專項規劃裏,卻還是打自家拳,而不是組合拳。有的地方甚至不顧資源等條件限制,追求“大而全”。
代表們認為,三大區域在競相發展熱潮中,要謹防各地不夠條件,爭先恐後將自己定位為區域發展的“龍頭”,造成重復建設。
貴州省經貿委主任班程農代表説,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了三個地區的不同功能定位,只有三方協調配合,才能夠實現共同發展。
在合作中尋找機會
皮黔生代表説,儘管東中西地區的任務不盡相同,活力和動力來源也有所區別,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應該在合作中尋找機會,實現協調互動。
南方能源大省貴州2006年在保證省內用電需求的前提下,日外送電量首次突破1億千瓦時;天津港在河南、寧夏等地建立了“無水港”,實現港口功能向中西部地區延伸。
河南團的夏林代表説,這些成功合作的事例是東中西部發揮資源優勢促進共同發展的最好例證。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東部開放、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在發展的實踐上應努力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顯、優勢互補的區域産業結構。
孫國強代表説,“搞好東中西協作,國家應建立相應的利益調節機制,實現産值、GDP、利潤、稅收、就業五個方面的分配。不管是中央企業還是地方企業,都應按投資和資源來分配利益。同時,國家産業政策要與地方協調發展相銜接。”
協調發展,人才是關鍵。代表們建議,建立健全全國範圍的人才流動、培養機制,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智力保障。北京工業大學教授侯義斌代表説,西部地區有資源,但缺智力、人才、科技,國家應採取強有力措施,吸引大批的優秀人才到中西部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