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代表委員議政錄:中國到底需要多少個國際大都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中國到底需要多少個國際大都市?
——代表呼籲為國際大都市建設熱降溫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鄔煥慶、萬一)“我調查過國內很多大城市的發展規劃,發現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提出了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宏偉目標。”全國人大代表黃泰康憂心忡忡地説,“兩年前召開的2005年亞太城市市長峰會上,我國共有183個城市正在規劃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事情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其後,國際大都市建設風卻越刮越猛。”

    大建國際大都市符不符合中國國情?中國到底需要多少個國際大都市?一些人大代表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特別要控制城市建設規模”,這一點值得各地認真思考。盲目建設國際大都市將會帶來一些嚴重的問題,如侵佔糧田、貪大求洋等。城市建設應該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打造宜居型的特色城市。

    “首先,我國目前絕大多數城市並不具備建設國際大都市的條件。”全國人大代表孫丕恕説,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在金融、交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相當控制力的城市才稱得上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國際大都市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是強大的經濟輻射能力,突出表現在發達完善的資本市場上。

    “國務院批准的上海20年城市總體規劃,要求上海在2020年前建成國際金融、經濟、貿易、航運四大中心,目前正在一一起步。國際大都市對於上海還只是‘將來時’,對於其他的中小城市來説距離就更遠了。”孫丕恕説。

    有專家指出,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的城市化出現了不少問題,其中有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規劃調整,寅吃卯糧的圈地運動,脆弱資源的過度開發,盲目佈局的基礎設施,雜亂無章的城郊用地,任意肢解的城鄉規劃,屢禁不止的違法建築等等。這些問題的産生,原因與當前對國際大都市的理解和發展規模失衡頗有干系。當前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存在著盲目貪大的浮躁情緒,結果出現了國際大都市建設“一窩蜂”的現象。

    黃泰康代表説:“如果城市功能錯位,城市定位不當,將會導致日漸缺乏的發展資源的透支和巨大浪費,影響居民生活質量,商務成本也會上升,城市喪失競爭力。城市領導者千萬不能犯這樣無法改正的歷史錯誤。”

    全國人大代表應代明説,各地要把建設宜居城市作為城市規劃的重點,我國的城市在向宜居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要圍繞特色做文章,靠特色增強城市的知名度和吸附力,而特色來自戰略的智慧和準確的定位。

    “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説,他們需要的不是國際大都市,而是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良好的生態環境、完備的就業政策、高效率的政府服務的宜居城市。”孫丕恕説,“一座宜居城市比國際大都市更有魅力。”

 
 
 相關鏈結
· 文件解讀:港澳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取消預選
· “兩會”代表委員特別關注人民警察工作生活問題
· 代表委員議政錄:警惕“洋中藥”衝擊中國市場
· 王躍勝代表:農民要學著給自己的土地當“老闆”
· 兩會特稿:直擊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五大“關鍵詞”
· 人大代表呼籲不能忘記環京津欠發達地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