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政協委員呼籲國家立項實施鄱陽湖生態保護工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10日   來源:江西日報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正面臨三大威脅,保護長江流域僅剩的這‘一盆清水’意義重大且形勢十分緊迫。”3月9日,來自江西的全國政協委員倪國熙、陳清華對記者説。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們聯名提交了《由國家立項實施鄱陽湖生態保護工程的建議》的提案。

    倪國熙、陳清華説,鄱陽湖是國家十大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鶴和東方白鸛越冬地,也是國際重要濕地,在防洪蓄水、調節氣候、降解污染、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當前,鄱陽湖濕地環境面臨三大威脅:一是水體污染日趨嚴重。江西的贛、撫、信、饒、修五大河流最終匯入鄱陽湖,每年鄱陽湖要承受各種污水約14億立方米,佔入湖總水量的1%;二是水土流失造成湖床淤積增加。據統計,鄱陽湖年泥沙淤積量達1209萬噸,這些泥沙主要淤積在“五河”的入湖口及鄱陽湖的湖灘草洲,從而使鄱陽湖湖面縮小、湖容下降,嚴重影響其調洪功能及濕地生態環境;三是湖區有800萬人口,由於産業結構單一,“靠湖吃湖”、無序利用濕地與漁業資源的傳統習慣一時還難以改變,使得濕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對候鳥棲息和魚類資源構成嚴重威脅。

    鋻於太湖、巢湖等湖泊先污染後治理、耗資巨大而收效甚微的沉痛教訓,江西省委、省政府在鄱陽湖生態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實施山江湖工程、退田還湖等,使鄱陽湖行洪面積基本恢復到新中國建立初期水平。目前江西計劃對鄱陽湖進行全面科學考察,在此基礎上編制《鄱陽湖生態保護和發展工程總體規劃》,並逐步實施。

    “由於鄱陽湖生態保護工程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工程的影響至少涉及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而江西是經濟欠發達省份,很難用自身的力量完成此工程。”倪國熙、陳清華建議,參照青海湖、三江源、可可西裏生態保護工程的做法,由國家立項投資,儘快推動、實施鄱陽湖生態保護工程,使鄱陽湖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濕地。(朱雪軍)

 
 
 相關鏈結
· 江西省採取多項有力措施著手打造環鄱陽湖經濟圈
· 六省聯手規範鄱陽湖黃砂水運市場 船舶資料共享
· 國家林業局答覆鐘起煌鄱陽湖自然生態保護提案
· 鄱陽湖濕地符合國際重要濕地標準的湖泊增加2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