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張曉晶、鄔煥慶)在我國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大學城已經成為一種令人矚目的新現象。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認為,投資巨大的大學城還要尋找一條效益最大化的運營模式。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建和在建的大學城已超過50個,涉及21個省、市。 全國人大代表張志焜説,大學城普遍建立在城郊位置,集中連片,規模很大,有的投資幾十億元,有的甚至上百億元。大學城內的學校建築各具特色,設施現代豪華。但是,隨著各地大學城陸續投入使用,一些新問題逐漸顯現出來。
全國人大代表王志民説,大學城大多位於城市郊區,而教職工通常住在市區,增加了高校辦學成本,也給老師帶來許多不便,也造成許多老師幾乎沒有和學生的交流時間。張志焜代表説:“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兩個重要職責,沒有和學生相處的時間,育人從何談起?”
部分人大代表説,大學城建設是與我國高校擴招相伴而生的。一些高校擴招規模的激增,不得不另選新址擴建校園。一些大學城並沒有統一規劃,而是學校的自主行為。因此一些大學城,目前基本沒有軟硬體資源的共享,仍然各自為政。
張志焜代表認為,大學城建設的資金來源大部分是銀行貸款。對學校而言,校本部土地的置換、學生學費收入是還款的重要途徑。然而能夠置換校本部土地的,僅是少數學校;由於適齡大學生數目將來還會下降,靠學費還貸的設想已很不現實。隨著高校擴招步伐的減緩,將來這些高校很可能會面臨校舍閒置的危機,通過大學城建設來拉動一方經濟的設想很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