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12位全國政協委員:譜寫共建共享和諧的時代新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12日   來源:光明日報

    3月11日上午,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12位委員分別從發展和諧文化、激發廣大群眾的共建熱情,促進社會公平、促進全體人民的共同發展,確保社會穩定、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時機等方面,生動地論述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文化建設途徑。

    共建,共享,共迎和諧。這幾個字眼在大會發言中反復出現,“如果説上次大會發言給我們上了一堂經濟形勢課,那麼,今天我們感覺到的,是和諧與發展的宏偉旋律,是共建與共享的時代新曲。”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教授張紅武委員朗聲説道。

    優秀中華文化形成的向心力至關重要

    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體中國人團結一心、共同發展的精神力量源泉。在發言中,委員們不約而同地談到了這一點。

    “全世界的華人都自豪地認同自己是龍的傳人。”民盟中央常委周宜興委員認為,悠久而瑰麗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不竭源泉,在共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因文化而形成的向心力至關重要。“文化是歷史的靈魂,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不論怎麼變遷,文化始終是這個民族所特有的傳統與精神,它有著強烈的民族特徵,很難被異化,被征服。”

    浙江省政協原主席劉楓委員呼籲重視並加強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工作。“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古代中國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和永遠的驕傲,也是中國人民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保護好京杭大運河,是當代中華兒女的光榮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職責。”

    臺盟中央常委陳正統委員呼籲挖掘閩南文化資源,推動閩臺文化交流。“文化對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對文化的認同感,是一個民族團結統一的心理基礎和精神支柱。閩臺兩地形成了具有許多共同特點的區域文化,只有在交流與融合中,這種區域文化才可以保持活力、不斷發展。”

    北京星光地帶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曼委員十分重視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的擴大,將其視為弘揚中華文明、營造和諧氣氛的重要途徑。“當前,中國文化的影響力與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這對於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古老民族、對於一個正快速發展走向富強的國家來講,是一件值得深思並亟待改變的事情。”

    “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只有516天了。”中國奧委會副主席張發強委員強調了奧運與中國文化之間的緊密關係:“奧運會的舉辦對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會帶來深遠的影響。要把籌辦北京奧運會的過程作為團結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以此來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先進文化,培養和激發公眾對中華文明的驕傲感、自豪感。”

    文明的傳承與發揚,離不開人才。廈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鄭蘭蓀委員認為,現在正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需要大師、呼喚大師的時代,必須加大改革力度,辦好教育事業,為傑出人才的涌現提供適宜條件。

    “大力發展和諧文化,才能為共建共享的不斷推進提供深厚的土壤。”聽完12位委員的發言,不少委員由衷地説道。

    讓城鄉居民共享經濟與社會發展成果

    構建和諧社會是造福全體人民的偉大事業,只有讓廣大人民不斷從中得到實惠,才能使構建和諧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委員們在發言中指出,政府必須在關注民生、保障公平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原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委員認為,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制度,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看病就醫問題,是保障人民共享和諧的當務之急。巴德年委員建議,中央財政投入應主要用於建立健全覆蓋全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尤其是新農合和農村城市居民醫療保障體系。

    “影響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最根本、最直接的根源在於人力資源短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建立一支訓練有素、適應性強的醫療衛生專業人才隊伍,是否能夠暢通農村分享城市優良衛生人力資源的渠道。”長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閻洪臣委員也大力呼籲,政府要拿出切實措施,提高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水平,儘快縮小城鄉之間在醫療衛生等各項事業上的差距。

    同濟大學校長萬鋼委員在發言中提出:“由於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依然存在,要堅持把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解決民生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加速城鄉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等領域均衡發展,讓城鄉居民共享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果。”

    國家勞動保障部原副部長王建倫委員則強調,要關注農村殘疾人的基本生活,並由中央與省級財政共同承擔經費,補貼殘疾人的生産、生活。“構建和諧社會,首先要解決困難群眾特別是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問題。沒有殘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沒有農村殘疾人的溫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不可能完全成功。”

    協調關係、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凝聚人心

    當前,我國正進入矛盾凸顯期,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在國內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化,也使一些發展不均衡、分配不公的問題暴露出來。重慶市政協副主席竇瑞華委員認為,當前我國産生的社會矛盾,往往是因為部分群眾利益受損害引起的。 各級政府部門一定要切切實實地解決好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目前最缺乏的是困難群體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人民政協具有團結面廣、地位超脫、渠道暢通等獨特優勢,要積極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獻策,加強民主監督,做好協調關係、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凝聚人心的工作。”

    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丁文方委員強調,作為民族和宗教界別的委員,要以維護、加強民族團結為己任,以促進宗教和睦為使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由56個兄弟民族所組成的中華民族大團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在民族工作的輿論引導和實踐中,要強化中華民族整體意識,要用科學的歷史觀強化‘多元一體、認知一脈’的理念,以此來激發民族的榮譽感,增強對社會和祖國的責任感;宗教和睦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基礎之一,在宗教工作的認識和實踐中,要對信教群眾強化公民意識,並從心靈到行動上倡導互信共存、互愛共進、互尊共興,同心同德,共謀發展。” (記者 王斯敏 楊谷)

 
 
 相關鏈結
· 政協委員:京杭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開端良好
· 政協委員王卓輝:儘快制定狂犬病防治工作條例
· 徐錫安委員:調整、停徵利息稅 減少社會分配不公
· 全國政協委員鄭蘭蓀:遵循高教規律培養創新人才
· 政協委員張發強:堅決支持北京辦好2008年奧運會
· 劉楓委員:切實做好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