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魏武)“在許多行業,商業賄賂已成‘行規’和企業運行的潛規則,從業者已陷入惡性競爭的環境。”長期以來被人們視為市場經濟毒瘤的商業賄賂,是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檢察院檢察長索維東關注的焦點之一。“商業賄賂已成為當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敗壞社會風氣的頑疾。”索維東説。
為此,索維東專門提交了《關於完善懲治商業賄賂法律的議案》,建議完善相關法律體系,為打擊商業賄賂犯罪提供更多法律依據。
“因相關法律規定尚不完善,往往導致一些商業賄賂行為得不到有效懲治。”從2005年8月到2006年9月,全國共查處商業賄賂案件10992件,涉案金額32.86億元。其中,涉及國家公務員的案件2537件,佔總數的23.1%;涉案金額8.35億元,佔總金額的25.4%;涉及廳局級幹部68人,縣處級幹部511人。
他説,商業賄賂是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市場機制不太完善時開始發生的。“市場機制需要的是規範化運作,遵循的是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原則。商業賄賂則通過給予對方利益獲取交易機會,破壞作為法制經濟的市場經濟。”他説。
“有些行業商業賄賂已經成了潛規則。”這位檢察官説:“比如汽車銷售,買一輛奧迪4缸的回扣是多少,奧迪6缸的回扣又是多少,都有規則的。”商業賄賂在土地批租、建築市場、醫療等領域比較氾濫,這位檢察官説,醫藥購銷領域現象更為嚴重,醫療器械、醫藥領域方面非常厲害。土地批租、建築市場承攬工程中也是如此。
“這樣下去,中國出現的將是不完善、不健全、混亂的市場。”他警告説,從這幾年看,商業賄賂的存在,使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原則受到侵蝕,有些從業者已經陷入惡性競爭的環境。
他説,從長遠來看,打擊商業賄賂是一件大事,“如果市場經濟裏商業賄賂盛行,交易成本就高了,並且腐蝕社會風氣。更重要的是,會導致假冒偽劣和坑蒙拐騙的發生,市場經濟不能正常發展,人民群眾會失去‘放心感’和‘安全感’。”